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470,667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语言学习 > 中文/方言 > 漢語語音發展史:歷史語言學的理論與實踐
漢語語音發展史:歷史語言學的理論與實踐
上一张
漢語語音發展史:歷史語言學的理論與實踐
下一张
prev next

漢語語音發展史:歷史語言學的理論與實踐

作者: 張光宇
出版社: 臺灣商務
出版日期: 2019-11-01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市场价格: RM103.44
本店售价: RM92.06
用户评价: comment rank 5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語音學是認識人類語言的基礎。
  它並非冷門的學科,而是現代人必備的常識。
  有了語音學基礎,
  方能觀察詞彙的組成、句子的結構等「語言」現象,
  「語言」必須從「語音」開始,
  語音的規律,是歷史語言學的靈魂。
  從二十世紀中葉迄今,七十年過去了,
  為何直到現在仍遲遲未見漢語史的語言連續性?
  張光宇教授打破古代文獻的迷思,
  建立現代方言的對應,追索語音定律,
  深具開創性和完整性。

  漢語語言學家張光宇教授在這十幾年中,
  耗費時間最多、用力最深的學術領域,
  總結十九世紀西方歷史語言學的發展過程及其經驗教訓,
  檢討二十世紀比較法在中國的演練,
  其中之研究理論與方法可以作為多方面的參考,
  所引述西方文獻的內容盡可能採取原文與譯文並陳的方式,以免失真。
  內涵包括邏輯和歷史的演進過程,
  也就是文獻、方言和歷史人文活動三合一的結晶;
  讓讀者了解如何在中國古今的材料上正確地使用,
  要解答這些基本問題,一方面有必要準確解讀文獻,
  另一方面也須認真執行比較法,以及具有可操作的守則,
  這樣才是本書的用心用力所在。

  為什麼經過百年的研究,看不到語言的連續性?
  從歷史語言學的視角看來,比較法在中國的發展有一個相當突出的特色,那就是始終沒有語言的連續性—從奠基人開始到追隨者的修訂,所有努力似乎都是為重建而重建,沒有像西方那樣追索語音定律。

  現代方言的語音形式到底是怎麼來的?
  現代方言跟切韻的關係實在不難理解,它們都是從前切韻的方言來的,方言讀法與切韻注音一致的是因為那個音被收入韻書,不一致的也是從前切韻來的,只不過沒受到韻書編者的青睞。

  其地理格局是在什麼歷史因素下、以什麼音系特色造就的?
  移民史給歷史語言學家不少啟發,它不但改變了我們對韻書與方言關係的看法,也改變了我們對古音重建的認識。歷史人文活動不只移民史一項值得注意,文教推廣和底層因素在漢語發展史上的角色也不宜忽視。

  在這個認知基礎上,分成三個單元進行探索:第一個單元是語音規律篇(2~4章),第二個單元是比較法篇(5~7章),第三個單元是漢語方言發展史篇(8~10章)。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張光宇    


  臺灣花蓮人,1947年生。

  學歷: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美國柏克萊加州大學語言學博士。專長是歷史語言學、漢語音韻學、漢語方言學。

  經歷:北京大學中文系博雅講座教授 (2016)、北京大學中文系成立一百週年紀念演講 (2010)、北京大學暑期講座教授 (2018)、臺灣大學百家論壇講座教授 (2012) 。

  現職:臺灣清華大學語言研究所教授。

  著作有《切韻與方言》(臺灣商務印書館,1995)、《閩客方言史稿》(五南出版社,2016)、《漢語音韻史論集》(湖北華中理工大學,1987)。

 


目錄

序言: 語言的連續性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語音變化    

一、引言    
二、語音變化    
三、音系變化    
四、其他範例    
五、借詞問題    
六、類比變化    
七、蘊涵關係    
八、過渡階段    
九、路徑沿襲    
十、音變解釋    
十一、結語    
參考文獻    

第三章   整合音系學    
一、引言    
二、聽者的角色    
三、空氣動力學    
四、鼻音與鼻化    
五、浮現的塞音    
六、音變的擴散    
七、挑戰與回應    
八、結語    
參考文獻
    
第四章   音變原則    
一、引言    
二、輔音韻尾的發展    
三、介音的產生、轉移和消失    
四、聲母的變化    
五、韻母的發展    
六、結語    
參考文獻     

第五章   比較法:西方篇    
一、引言    
二、比較法    
三、西方里程    
四、文獻與方言    
五、樹形分枝    
六、波浪擴散    
七、內部重建法    
參考文獻    

第六章   比較法:中國篇(上)    
一、引言    
二、文獻材料    
三、比較方法    
四、高本漢的途徑    
五、古閩語重建    
參考文獻    

第七章   比較法:中國篇(下)    
一、《切韻》與閩語    
二、古官話的重建    
三、世紀工程 : 語言的連續性    
參考文獻    

第八章   漢語方言地理類型:北方篇    
一、引言    
二、陝西    
三、山西    
四、河南    
五、山東    
六、河北    
七、江淮官話    
八、西南官話    
參考文獻    

第九章   漢語方言地理類型:南方篇    
一、徽語    
二、江西    
三、湖南    
四、吳語    
五、閩語    
六、客家話    
七、粵語    
八、平話與土話    
九、結語    
參考文獻
    
第十章   漢語方言:歷史發展    
一、引言    
二、移民運動    
三、文教推廣    
四、文白異讀與時代層次    
五、樹幹分枝與波浪擴散    
六、底層理論    
參考文獻    

附錄一   漢語史最早的愛歐塔    
附錄二   前切韻:現代漢語方言的共同來源    
後  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