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503,396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艺术设计 > 戏剧 > 以史觀戲、以戲觀史:論竹馬陣、車鼓戲的歷史沿革與當代戲曲劇作家的歷史書寫
以史觀戲、以戲觀史:論竹馬陣、車鼓戲的歷史沿革與當代戲曲劇作家的歷史書寫
上一张
下一张
prev next

以史觀戲、以戲觀史:論竹馬陣、車鼓戲的歷史沿革與當代戲曲劇作家的歷史書寫

作者: 楊馥菱
出版社: 萬卷樓
出版日期: 2023-01-01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600.00
市场价格: RM91.27
本店售价: RM81.23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本書《以史觀戲、以戲觀史──論竹馬陣、車鼓戲的歷史沿革與當代戲曲劇作家的歷史書寫》是臺灣小戲及當代戲曲的相關研究,其研究對象包括小戲與大戲,分為上編:以史觀戲──論竹馬陣、車鼓戲的歷史沿革、下編:以戲觀史──論當代戲曲劇作家的歷史書寫。上編「以史觀戲」,爬梳竹馬陣、車鼓戲的歷史脈絡,加上戲曲理論、民族誌、宗教學等研究方法,為臺灣竹馬陣與車鼓戲小戲建構發展淵源、歷史沿革乃至現況傳習,期為臺灣小戲的學術研究略盡綿薄;下編「以戲觀史」,談論當代戲曲劇作家的歷史書寫,以文本分析、國族論述、後殖民理論等研究方法,企圖從劇本中梳理出劇作家的歷史書寫意義。這是回歸到文學、文本來探討,從戲曲的文學性切入,讓讀者重新將劇本視為一種可論述議題的文本,而不只限於舞台的呈現。以「劇作家」為主軸,探看劇作家的史觀書寫,盼能提供學界另一新思維。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楊馥菱
 
  博士,宜蘭人,畢業於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二○○二年起任教於臺北市立大學中國語文學系迄今。開設有:「臺灣戲劇」、「傳統戲曲欣賞」、「歷代文選及習作」、「大一國文」等課程。學術專長為臺灣小戲及歌仔戲。著有:《臺閩歌仔戲之比較研究》(學海出版社,2001年)、《臺灣歌仔戲史》(晨星出版社,2002年)、《臺灣歌仔戲跨文化現象研究》(萬卷樓圖書公司,2019年)、《以史觀戲、以戲觀史──論竹馬陣、車鼓戲的歷史沿革與當代戲曲劇作家的歷史書寫》(萬卷樓圖書公司,2023年)等專著。另有相關領域之學術論文十餘篇,均發表於國內具匿名審查制度之期刊、學報。


目錄

圖版 1
曾永義老師序文 1
自序 1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學術相關研究成果 11
第三節 研究對象與範圍 17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進路 24
附錄一 歌仔戲之本土題材作品舉隅 30
附錄二 施如芳歷年劇作一覽表 41
附錄三 孫富叡歷年劇作一覽表 43
附錄四 江清泉(牧非)歷年劇作一覽表 46
附錄五 金芝歷年劇作一覽表 47

上編 以史觀戲──論竹馬陣、車鼓戲的歷史沿革 49
第二章 臺灣小戲──論新營竹馬陣之淵源、形成、發展與現況 51
第一節 前言 51
第二節 「新營竹馬陣」之歷史沿革與表演內涵 57
第三節 有關「竹馬」之命義、發展與演變 65
第四節 「新營竹馬陣」對道教「六丁六甲」之承襲 71
第五節 「新營竹馬陣」對戲曲特質之吸收 80
第六節 「新營竹馬陣」之劇種特色 87
第七節 「新營竹馬陣」之傳承與現況 89
附錄一 「新營竹馬陣」師承脈絡表 101
附錄二 二○○七年「竹馬青年團」名錄 107
附錄三 藝人手稿 108
附錄四 竹馬陣老藝人 111
附錄五 臺南新營「竹馬陣」十二生肖妝扮 112

第三章 論車鼓戲之名義、發展、淵源與衍化 115
第一節 前言 115
第二節 近代兩岸車鼓戲之發展 121
第三節 「車鼓」、「弄車鼓」、「車鼓弄」、「車鼓陣」釋名 140
第四節 車鼓戲之淵源 144
第五節 臺灣車鼓戲之系統 165
第六節 結語 173
附錄一 臺南「六甲鄉甲南村老藝人車鼓陣」師承脈絡表 178
附錄二 臺南縣車鼓陣之演出曲目 179
附錄三 車鼓戲古文物 180

下編 以戲觀史──論當代戲曲劇作家的歷史書寫 183
第四章 歷史皺褶下的敷演──《當迷霧漸散》劇本探析 185

第一節 前言 185
第二節 以臺灣戲演臺灣故事 191
第三節 歷史上的林獻堂及其國族認同 199
第四節 《當迷霧漸散》的歷史敘事 205
第五節 結語 216

第五章 穿越快雪與迷霧──談劇作家的歷史召喚與時代解鎖 221
第一節 前言 221
第二節 時間密碼的解鎖與重設 226
第三節 「原鄉」╱「異鄉」的徘徊與游移 231
第四節 編劇家的歷史敘事與書寫 236
第五節 結語 241

第六章 歌仔戲劇本《黃虎印》之歷史書寫探析 245
第一節 前言 245
第二節 臺灣戲曲的本土題材創作 250
第三節 《黃虎印》編劇的歷史書寫 257
第四節 結語 271
附錄一 小說改編戲曲作品舉要 276

第七章 劉銘傳在兩岸的戲曲演繹──以歌仔戲、徽劇為例 281
第一節 前言 281
第二節 劉銘傳之時代意義與兩岸相關研究 285
第三節 兩岸劉銘傳之影視及戲曲作品舉隅 295
第四節 《番薯頂的鐵支路──烽火英雄劉銘傳》與《劉銘傳》之情節結構比較 298
第五節 《番薯頂的鐵支路──烽火英雄劉銘傳》與《劉銘傳》之主題思想比較 310
第六節 結語 320
附錄一 《番薯頂的鐵支路—烽火英雄劉銘傳》與《劉銘傳》之比較 324

第八章 結論 327
第一節 以史觀戲──論竹馬陣、車鼓戲的歷史沿革 327
第二節 以戲觀史──論當代戲曲劇作家的歷史書寫 334
第三節 回顧與展望 345

附錄
一 可愛的民俗藝人 353
二 臺南縣六甲鄉甲南村牛犁車鼓陣訪查記 357
三 老幹新枝齊崢嶸──竹馬十年有成 361
四 永懷我的恩師:外星人、神仙與母雞 367
參考文獻 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