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494,845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艺术设计 > 戏剧 > 能動閾所的實踐研究:以劇場服裝設計為例
能動閾所的實踐研究:以劇場服裝設計為例
上一张
下一张
prev next

能動閾所的實踐研究:以劇場服裝設計為例

作者: 吳怡瑱
出版社: Ainosco Press
出版日期: 2023-01-15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850.00
市场价格: RM129.30
本店售价: RM115.08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本書為台灣藝術學門中,第一本探討「實踐研究」(practice as research)方法應用於劇場設計創作與理論研究的專書,初步探究以劇場服裝設計作為研究方法的可能性。實踐研究方法於本書中闡述為:將創作問題意識的聚焦作為劇場服裝設計的出發點,以此開展理論研究之體現,以及設計實作之交織的跨域語境。本書名「能動閾所」即為本書探討的創作問題意識──劇場服裝設計是否可能作為臨界的通道,觸發具有共同創作意識的「構作之能動性」(dramaturgical agency)流動?隨著集體編創的劇場潮流興起,劇場服裝設計師也走出服裝工坊、進到排練場一起工作,因而劇場服裝的功能和設計方法亦須要重新思考。參與排練,也代表著劇場服裝設計更多地改以表演觀點、而不是視覺觀點來理解表演動作,催化劇場服裝設計具有下列三種可能性:探問身體動作所組織的表演性空間、身體空間,還有身體感。此三個可能性即爲本書意圖進一步討論的三個研究問題。立足於實踐研究視角,本書藉由《到燈塔去》(2020)、《Play Games》(2020)、《不男不女到彼岸》(2021)等三個劇場服裝設計作品,拆解如何透過「劇場服裝編創途徑」(Theatre Costume Devising Approach, TCDA)的六個階段,實際操作設計實作與理論研究的融合,覺察可見的表演動作之間的縫隙,讓原先不可見的空間化為服裝得以顯現出來。

 
名人推薦
 

  我沒有想到怡瑱這本服裝設計之書,會從「寫生」出發。寫生乍似是直接再現對象物,但在繪畫的手、畫紙與對象物之間,實則充溢環境、物與身體之間相互串流的感性。就像作者用「能量流動」敘述寫生的「當下」。當然,在這本書裡,劇場即為對象物。

  「能動閾所」做為服裝設計在劇場的一種生成意義,意味著怡瑱並不將服裝設計特別孤立出來,以突顯「作者我」的設計價值,而是回返劇場是為總體藝術的本體,服裝、表演、燈光等不同元素,皆以相互流動的形式在構作。從實踐經驗到知識萃取,我們看到的是一位設計者如何真誠、實在地面對每一部作品的劇本、導演概念,進而從中捕捉核心,再外化為服裝設計的過程,論述與實例並行,彼此驗證、對話。

  譬如,她在第五章提及《Play Games》(2020),我們即可見這位設計者並非將服裝當作角色、場面調度的視覺符號而已,或許一部分奠基於她曾在拉邦舞蹈中心修習的緣故,更讓人讀得印象深刻的是她在服裝設計和表演之間的掌握和敘述。恰好這齣戲我也看過,戲裡的「服裝」承載了比預期中更為繁雜的「語言」,甚至變成「舞台的身體」,包覆著兩人對峙的表演場景,以靜默無語的姿態,兀自喧囂。——吳思鋒(劇評人、《劇場.閱讀》副主編)

 

  第一次與吳怡瑱教授合作時就有一種驚艷的感覺。當時她在第一次的設計會議裡就能提出非常清晰而完整的設計概念。這樣的結果往往是在導演與設計往復多次溝通之後才會產生的。

  在我拜讀了吳怡瑱教授的著作《能動閾所的實踐研究:以劇場服裝設計為例》之後,終於瞭解到她的創作思維模式,並終於瞭解到她為什麼可以發展出如此完整的設計概念。她將一套研究方法化入創作的思維中,並依照這一套創作思維的模式變成了她創意發想的日常。說她以作品的實踐在驗證研究,但她也以研究方法來實踐她的創作過程。由衷地佩服!而閱讀她撰寫的這本書,也讓我收穫良多。——楊士平(國立中山大學劇場藝術學系暨導演)

 

  和本書作者吳怡瑱曾有兩次在劇場合作的美妙機緣,此後怡瑱在我心中便恆常據有一席之地,那塊角落無法被歸類,如此獨一無二。一起工作的時候,怡瑱非常安靜,然而每一次開設計會議時,她所準備的視覺資料扎實之程度,包括每一種材質或線條選擇其背後的省思,無論質與量均十分驚人,實在令人好奇怡瑱的世界是如何一針一線編織這一襲在學理與創作之間不斷來回往復的腦內無縫天衣。因此能看到這本書的誕生特別歡喜!尤其是讀取紀錄過往我們一同在劇場玩遊戲的篇章,自己那老是全憑直覺的各種想法經由她透過書寫和理論爬梳再次具現在紙上,格外驚喜,彷彿幸運地用另一種角度再次重新經歷創作發想的歷程。閱讀怡瑱的新書之後也終於明白她為何不多話,因為言語並沒有辦法全然乘載她細密的心思,她在設計上的思索非得透過文字的沉澱來達成更細緻的交流。要做到這一點實屬不易,畢竟創作的靈光究竟該如何以文字捕捉──就像那一閃而逝的流星?就這一點而言,我想除了對劇場服裝設計有興趣的讀者們一定可以在此書探尋到許多獨到的路徑,在此我更想推薦給有意瞭解「實踐研究」方法的創作者:怡瑱為我們開了一扇窗,從這扇窗往外看向無垠夜空,流星的軌跡被她描摹了下來,連光芒都得以被感知。——黃郁晴(劇場導演、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系助理教授)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吳怡瑱


  國立中山大學劇場藝術學系專任助理教授。學習背景為英國University of Exeter戲劇哲學博士,英國Laban Centre, London劇場設計碩士、Winchester School of Art雕塑碩士,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學士。關注如何通過劇場設計探究實踐研究方法,以及考察中間中介型態的空間所蘊含的表演設計之可能性。擔任設計暨共創的表演藝術作品榮獲第5屆與第16屆台新年度十大表演藝術獎、2022兩廳院新點子實驗場獲選節目、2017藝穗原創精神獎、2017牯嶺街小劇場年度節目首獎,並參展PQ07布拉格劇場設計四年展──國家館。學術論文已發表於歐洲、美洲和亞洲。
 


目錄

前言:裝載流星的雙眼
謝誌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寫生」功夫與實踐身體的覺察
第二節 編織臨界的通道
第三節 探問一種具有表演編創潛能的劇場服裝設計
第二章 對傳統知識論的挑戰
第一節 實踐研究
第二節 創造連結過程
第三節 劇場服裝編創途徑:嘗試「實踐研究」方法於劇場服裝設計的應用
第三章 為全身布滿眼睛的身體設計衣裝
第一節 能動性的定義
第二節 能動性與構作的問題意識
第三節 「能動閾所」的意象:由能動性迴圈生成的空間化服裝
第四章 劇場服裝設計與表演性空間
第一節 《到燈塔去》(2020)劇本簡介與角色分析
第二節 作為「共存此有」的可能想像
第三節 設計主題:「到燈塔去」,作為一個在場的行動
第四節 及手之物所生產的生活世界
第五節 創作研究問題小結:藉由劇場服裝設計生產表演性空間
第五章 劇場服裝設計與身體空間
第一節 《Play Games》(2020)劇本簡介與角色分析
第二節 為不可見性量裁身形
第三節 設計主題:延異在場的集體遊戲
第四節 對自身的自我背叛與創造
第五節 創作研究問題小結:藉由劇場服裝設計開展的身體空間,來體現舞台場景
第六章 劇場服裝設計與身體感
第一節 《不男不女到彼岸》(2021)劇本簡介與角色分析
第二節 起航通往烏托邦
第三節 設計主題:從被動到主動的義肢剝落
第四節 間距的肉身綿延與交錯
第五節 創作研究問題小結:藉由劇場服裝設計觸發折轉於界閾的身體感
第七章 結論與展望
第一節 「能動閾所」概念於「劇場服裝編創途徑」中的形成要點
第二節 「能動閾所」概念的劇場創客精神
參考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