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494,701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保健 > 中医 > 氣的樂章四部曲 (二十周年紀念盒裝典藏版)
氣的樂章四部曲 (二十周年紀念盒裝典藏版)
上一张
下一张
prev next

氣的樂章四部曲 (二十周年紀念盒裝典藏版)

作者: 王唯工
出版社: 大塊文化
出版日期: 2022-10-04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1570.00
市场价格: RM238.82
本店售价: RM212.55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氣的樂章 二十周年紀念套書盒裝典藏版
完整收藏【氣的樂章】、【水的漫舞】、【氣血的旋律】、【氣的大合唱】
 
氣血共振理論先行者  脈診奠定醫理未來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生物學物理博士
王唯工教授  35年科學脈診心血精華
改寫近代西方血循環理論
重新定位中醫氣與經絡共振的科學脈絡
 
  中醫聖經《黃帝內經》以降,最重大的科學突破;
  結合物理與生理,理解氣與經絡共振的科學本質,破解中醫把脈的偉大之謎!
 
  一、氣的樂章
  氣就是身體的共振,是血液循環的原動力,是解決現代病的根源。
 
  王唯工教授以共振理論類比血液在人體中的運作,成功地突破了困境,不僅為長久以來破綻百出的西方循環理論找到一個新出口,也為中醫建立了一套現代化語言。他找到了一個讓中醫以科學語言溝通的方法,提供一種角度,進而理解中醫,理解「氣」、「經絡」、「陰陽五行」之於人體的意義。
 
  二、水的漫舞
  排溼、排毒,重點在於排除身體的廢料,重新理解老化與溼的兩面關係。
 
  人體要健康,除了養分能順利輸送,還要廢料能順利排除。所謂廢料,就是含二氧化碳的酸水;酸水的堆積,便形成我們所俗稱的「水腫」。「氣」與「水」是健康的一體兩面,我們可以如何透過正確的飲食和運動,消除水腫,邁向真正沒有病痛、不會老化的人生。
 
  三、氣血的旋律
  「氣行血」,氣血共振解開血液循環的奧祕。
 
  延續《氣的樂章》的共振觀念,本書更明確指出氣就是血管及血液中傳送的聲波,藉以揭開氣血共振的奧祕,並引證出肺循環系統的重要性。血管與血液提供了全身所需的氧氣與營養,本書解析血液運行的分配與調控,並深度探討了病毒感染、高血壓及心血管堵塞在脈診臨床上的全新發現及成因。
 
  四、氣的大合唱
  脈診未病先治、達元氣以致中和。
  剖析中醫診治、辨證、方劑與中醫藥性、歸經的根本原理。
 
  將血循環與中醫的經絡與穴道連結,便可理解中醫的陰陽五行、虛實補瀉、相生相剋原理。本書更深入研究中藥的性味與歸經,根本如何運行於氣與經絡,讓「共振理論」的完整性和中醫藥的科學基礎又更往前邁出了一大步。
 
  氣就是身體的共振,是血液循環的原動力,是解決現代病的根源。
 
  西方醫學長久以來以流量理論思考人體的血液循環,在治療上遇到極大的困境。物理學上有一個術語──「共振」,共振理論很有可能才是血液循環最合理的解釋。但是這項醫學史上的重要突破並非新發現,中醫三千年前就是依此原則治病,中醫的說法是──「氣」。
 
  透過本套書籍,將可以了解以共振理論為基礎的脈診觀點:
  ◆氣才是解決現代病的重點。
  ◆經絡、穴道與器官如何形成共振網路。
  ◆以共振觀點看循環系統結構與功能。
  ◆中醫如何治療循環的病。
  ◆脈診如何定位病灶。
  ◆中藥和脈診如何相輔相成。
  ◆由脈診觀點看日常保健。
  
  本書作者王唯工教授以共振理論檢驗人體血液循環的現象以及疾病的成因,看過數萬名病人,發現結果與中國古書上的記載不謀而合。人體的生理運作就像一篇樂章,可以諧波分析,「氣」就是其中的旋律。現代科學證明了中國古人的智慧,並且利用脈診儀分析出數億種脈象,遠遠超越傳統中醫的成就。這是新的開端,更是朝向一個自然老化而無病痛的未來。
 
專文推薦
 
  臺大榮譽教授 李嗣涔 
  古典針灸派傳人、《經絡解密》系列書作者 沈邑穎醫師
  衛生福利部中醫藥司司長 黃怡超(按姓氏筆畫序)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王唯工 教授
 
  台灣大學物理系學士、清華大學物理研究所碩士。1969年因為對中醫感到興趣,放棄了史丹福及耶魯而選擇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生物物理系,主攻神經科學。1973年獲博士學位。曾任中山大學物理系創系主任、陽明大學醫工所所長,並於台大電機系醫工組任職,在中國醫藥學院中醫所授課五年。1988年首次製成脈診儀,在台大醫院、榮總、中國醫藥學院等多處與西醫會診,並與中醫黃維三、林昭庚、張步桃、張家訓、潘念宗、胡秀卿;西醫鐘傑、崔玖等先進合作研究。 在醫學工程領域多次獲國科會傑出獎,且因脈診之相關發明獲經濟部發明獎。其發明上的貢獻連續收錄於Marquis世界名人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