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470,667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文社科 > 哲学 > 周易新繹【全三冊】
周易新繹【全三冊】
上一张
下一张
prev next

周易新繹【全三冊】

作者: 吳宏一
出版社: 遠流
出版日期: 2022-08-26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市场价格: RM234.26
本店售价: RM208.49
用户评价: comment rank 5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易道廣大,無所不包」
  一部凝聚古人哲學思想和生活智慧的經典鉅作
 
  《周易》,五經之一。相傳原是上古流傳下來的占筮用書,後來經過周文王的演繹和孔子的闡釋,才成為傳統文化中一部重要的經書,是修身齊家乃至治國施政的參考,更是儒門子弟的必讀經典。據說孔子及其儒門後學,曾陸續為它寫了解釋內容體例及各種疑義的文字,後人統稱為《易傳》。
 
  很多人以為讀《周易》可以卜吉凶、測命運,明白人生的究竟,所以都對它有興趣。但因為流傳已久,又沾上一些迷信的色彩,語言文字以及思想觀念亦因古今之變、南北之異而產生了許多隔閡,對現代讀者來說,了解《周易》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要對《易經》有完整的認識,宜從易學史入手。【通論編】正是從易學史的觀點,有系統地梳理《周易》的起源與演變、在哲學思想史上的意義,並參考古今學者的重要論著,分析說明歷代易學的流變及其所衍生的一些問題,層次井然、條理分明,使讀者更能親近這部古奧難懂的典籍。
 
  《易傳》的產生,本來就是用來解「經」的。它的詮釋包括《周易》的思想內涵、八卦的性質及功能、易象的產生及推演等等。歷來對經、傳分合多有歧義,國學大師吳宏一教授以為,經傳合讀比較能夠了解經文的意義與旨趣,又可省去翻檢對照的麻煩,便於學《易》。【經傳編】即以經傳合編的方式說解《周易》,注釋簡明精確,直譯淺白通順,新繹兼採眾說,對初學者而言》,最方便也最容易入門。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吳宏一
 
  臺灣高雄人,一九四三年生。臺大中文研究所博士班畢業,國家文學博士。曾任臺大中文系所教授、中央研究院文哲所籌備處主任、中正大學籌備處顧問、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講座教授、香港城市大學中文講座教授、北京大學人文基金高級訪問學者;曾主編教育部國立編譯館中小學語文教科書,並擔任臺、港、大陸等地多種學術期刊之編審顧問;曾獲美國學術交流基金會資助,赴美訪問一年,並曾擔任新加坡教育部海外華文顧問;曾獲臺灣國科會傑出研究獎、教育部詩教獎、國家文藝獎(文學理論類),香港研究資助局多次研究資助等。
 
  已出版《清代詩學初探》、《清代詞學四論》、《清代文學批評論集》、《詩經與楚辭》、《白話詩經》、《先秦文學導讀》、《儀禮鄉飲酒禮儀節簡釋》、《中國文學鑑賞(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品)》、《讀古文,想問題》、《溫庭筠菩薩蠻詞研究》、《作文課十五講》、《從閱讀到寫作》、《詩經新繹》全集、人生三書之《論語新繹》、《老子新繹》、《六祖壇經新繹》,以及漢字學之《漢字從頭說起》、《許慎及其說文解字》等專書三、四十種,學術論文約百篇。除研究中國文學及古代文獻外,也從事新文藝創作,出版過《回首》、《微波集》、《波外》、《合唱》、《留些好的給別人》等詩文集,作品曾被選入臺灣、韓國、馬來西亞等地語文教科書。


目錄

【通論編】
自序 
第一章 《周易》有廣狹二義
第二章 《周易》的名義
第三章 從「人更三聖,世歷三古」談起
第四章 孔子與《易傳》
第五章 孔子六傳而至漢初田何的問題
第六章 漢初《周易》經傳的傳承
第七章 《易》學的古義與新潮(上)
第八章 《易》學的古義與新潮(下)
第九章 《易》學的流派與分期(上)
第十章 《易》學的流派與分期(下)
第十一章 《周易》的讀法(上)
第十二章 《周易》的讀法(下)
第十三章 《周易》的基本結構與常用術語
第十四章 筮占的程序與方法
 
附錄:《周易》歷代人物年里著作簡表
參考書目舉要 

【經傳編】
壹、卷首

卷頭語:先讀「十翼」的五篇
繫辭上傳
繫辭下傳
說卦傳
序卦傳
雜卦傳
 
貳、上經  
1.  乾卦
2.  坤卦
3.  屯卦
4.  蒙卦
5.  需卦
6.   訟卦
7.   師卦
8.   比卦
9.   小畜卦
10.  履卦
11.  泰卦
12.  否卦
13.  同人卦
14.  大有卦
15.  謙卦
16.  豫卦
17.  隨卦
18.  蠱卦
19.  臨卦
20.  觀卦
21.  噬嗑卦
22.  賁卦
23.  剝卦
24.  復卦
25.  無妄卦
26.  大畜卦
27.  頤卦
28.  大過卦
29.  坎卦
30.  離卦

參、【下經】
31.  咸卦
32.  恆卦
33.  遁卦
34.  大壯卦
35.  晉卦
36.  明夷卦
37.  家人卦
38.  睽卦
39.  蹇卦
40.  解卦
41.  損卦
42.  益卦
43.  夬卦
44.  姤卦
45.  萃卦
46.  升卦
47.  困卦
48.  井卦
49.  革卦
50.  鼎卦
51.  震卦
52.  艮卦
53.  漸卦
54.  歸妹卦
55.  豐卦
56.  旅卦
57.  巽卦
58.  兌卦
59.  渙卦
60.  節卦
61.  中孚卦
62.  小過卦
63.  既濟卦
64.  未濟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