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501,861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购买过此商品的人还购买过

野徑

野徑

RM32.30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马来西亚出版品 > 有人出版社 > 有人散文 > 膠林紀實:冰谷自傳
膠林紀實:冰谷自傳
上一张
膠林紀實:冰谷自傳
下一张
prev next

膠林紀實:冰谷自傳

作者: 冰谷
出版社: 有人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2年8月
商品库存: 41
市场价格: RM53.00
本店售价: RM47.70
促销价: RM45.05
剩余时间: 请稍等, 正在载入中...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您可能也会喜欢下列商品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内容简介

《膠林紀實:冰谷自傳》肇始於「我的父親母親」與膠林深處,終於傷逝與走出橡樹林,從太平洋戰爭前夕寫到茅草事件前夕,歷時四十四年。
作者書寫在膠園與膠園之間流動遷移的青春歲月,以及長達四分之一世紀的膠園管理生涯。那是風雲激蕩的大時代,「城鎮欠缺姿容,鄉野尚待開拓」。書中窘困的生活點滴,是個人的微歷史,也是許多人的集體記憶──「大家都把希望的觸鬚伸向未來。」
作者也把觸鬚伸向文學,尋求心靈的慰藉,寫下與文友交往、汲汲創作的文學記憶。
冰谷自況:「我從農的大半生在顛沛漂泊中磨蹭,我的文學生涯也隨著我的流浪亦步亦趨。」
張錦忠教授寫序推薦:「撫今追昔,唯有書寫,唯有藉由書寫,方能正視自傳主體的記憶所繫之處,重憶小歷史背後的大歷史造成的傷痕。


作者介绍
冰谷,原名林成興,1940年出生於霹靂州江沙,崇華中學畢業,歷任橡膠、可可、油棕園經理,大馬作協、亞華作協、世華作協會員。
出版新詩、散文近二十部,作品收入國內外五十餘種文選,包括重要的《馬華散文史讀本》《馬華當代散文選》《馬來西亞華文文學大系》《新馬華文華文文學大系》《華文文學百年選:馬華卷》。
多篇散文被選為中、小學以及獨中課文,作品多以自然風物為題材。
2012年榮獲第十三屆亞細安華文文學獎、2013年崇華母校百年傑出校友獎、1971年南大徵文比賽詩歌入選獎,2020年受聘為雙溪大年新民獨中駐校作家,2021年榮獲不惑樂齡精神獎。
現為廣西總會廣西叢書評審主任,曾任棕櫚出版社社長、作協檳吉玻聯委會主席(現任執行顧問)。

 
目录
走入胶林,离开胶林 —— 《胶林纪实:冰谷自传》序 ◎张锦忠 9

第一章
广西人南来的历史
01 华人移民简史 16
02 广西人的移民潮 17
03 八桂的由来 18

第二章
我的父亲母亲
01 容县山水文化与杨贵妃 20
02 从容县到簟垌冲 23
03 父亲离乡背井 27
04 母亲的出现 30

第三章
隆坡的耕耘岁月
01 甘榜沙容,我的诞生地 34
02 粟米饼与白米饭 37

第四章
茅屋里的菸叶味
01 陷阱捕山猪与母亲的腊味 42
02 种植菸草与编织菸屏 49

第五章
二战的暗淡岁月
01 战乱时代的石灰白米 56
02 屋檐下的辜卡兵 60
03 虚惊的夜晚 65

第六章
流逝在山脚下的悲欢
01 井边惊魂 70
02 洞窟前的小河 72
03 壁崖上坠落的麻袋 75
04 冲向丛林的双头火车 77
05 大猫脚印惊魂记 83

第七章
家庭里的中流砥柱
01 田边的稻草人 86
02 晒谷舂米的苦乐 92
03 母子在头灯下的晃影 97
04 山枣树与野山楂 102
05 从垂钓到游艺场 105
06 米牌制度下的奔波 109
07 撒传单与枪杀事件 111

第八章
小城渡头的盛衰
01 橡胶母树的丰华 116
02 我割出了第一桶胶 119
03 乘汽船到小城江沙 121
04 与门牌七号杂货店结缘 125
05 哈芝伯的双层汽船和果树 128
06 广场边的江湖艺人 132

第九章
斯那洼的日子
01 终于找到避风港 136
02 大姐额上的艾灸疤痕 139
03 客栈老板的不归路 144
04 放学途中的飞石子 148

第十章
铁蒺藜围绕的牢笼
01 栅门前的人潮 156
02 从课本到老师的故事 159
03 肃清与父亲佝偻的身影 162
04 民众戏院趴地看电影 166
05 童年玩乐:剧照风筝陀螺 169
06 篱笆外的夕阳残照 173

第十一章
徜徉在小镇郊外
01 重叩崇华小学的大门 176
02 斑鸠火鸠和陆地鸳鸯 182
03 马戏团和粤潮剧 186
04 武术与醒狮团 190

第十二章
高山顶十年的横风斜雨
01 母亲打造第二间家园 196
02 我的文学启蒙 199
03 从随斋诗人到金礼生 203
04 女作家杨沙苓中篇《繁华梦》 208
05 陋室的文人访客 211
06 感情长出了触须 214

第十三章
掀开离乡背井的序幕
01 母亲与舅父的兄妹情 220
02 毕业钟声与骊歌飘扬 223
03 邦咯岛游踪 225

第十四章
走进系统化的园丘
01 认识古毛律与新古毛 228
02 双溪兰新村的暮色 231
03 五号码头的绿野蕉风 233
04 双溪河,田鸡的温床 236
05 首日上班的尴尬 239
06 小楼灯光下的螫虫 242
07 初闻鸦片味 246

第十五章
开始园丘的纪实书写
01 煤油灯下的《园丘散记》 250
02 出席太平“星马青年作者野餐会” 252
03 大芭窑初会农勉(苏清强) 255

第十六章
梁园与居林海天书店
01 《海天》与海天书店海天丛书 260
02 与伊同游苏丹华诞娱乐场 264

第十七章
迟来的终身大事
01 妹妹的婚礼 268
02 相亲这件事 270
03 遇到旖旎的一朵莲 274
04 燃烧另一段情 278
05 婚礼,终于等到这一天 282

第十八章
弯河岸上的胶林图像
01 园丘饮用的天然资源 290
02 弯河流水奏唱的悲喜 294

第十九章
八哥鸟喧闹红泥路
01 响亮的踝铃 302
02 椰树丛下的市井小民 304

第二十章
组织棕榈社与出版丛书
01 穷小子的文学梦 308
02 暮色中的“后棕榈丛书” 313

第二十一章
印度神庙的庆典
01 出粮日的气象 316
02 魅力四射的椰花酒 318
03 走火路还愿 322
04 女神出游之夜 325
05 园丘与露天电影 327

第二十二章
父亲逝世
01 庆祝父亲生日 330
02 终于放下一切走了 332

第二十三章
出席亚华/世华会议
01 出席第一届亚华会议 336
02 还原古宁头战役 338
03 民俗文化风貌和特产 340

第二十四章
第三次迁徙
01 大肠癌盯上“阿婶” 344
02 母亲的出殡的异象 346
03 洋楼和果树的距离 350

第二十五章
猎枪执照背后的秘密
01 与内政部警探的语录 356
02 十九碑深林的庄园 361
03 警探温馨的触须 365
04 瞄准天空上的“飞鸽” 370

第二十六章
麝香猫的故事
01 夜猎与录影 376
02 麝香猫的身价 381
03 参观农业的余兴节目 385
《胶林纪实》的尾韵 387

寻找失落的足印 —— 《胶林纪实 —— 冰谷自传》后记 ◎冰谷 391


走入胶林,离开胶林
—— 《胶林纪实:冰谷自传》序

. 张锦忠 .

“我的前半生,都在蒼茫的橡樹林裏度過。”—— 冰谷

2014、2015年左右,黃錦樹常跟我在臉書或電郵聊起編書的事,後來就有了《我們留臺那些年》及廖宏強等人編的《我們返馬這些年》,有一回聊到編本膠林文集。橡膠、錫礦、新村都是南洋華人史的符號。我是馬來亞獨立前出生的一代,錦樹在馬來西亞成立後出生,膠林與新村對我們並不陌生,但去國離鄉日久,膠林新村的記憶早已模糊,膠林園丘多已改種棕櫚了。錫礦則是另一樣華人歷史,不在我的生活記憶裏。六 ○ 年代的馬華散文多膠林書寫。我們想起冰谷(林成興)。記憶中“冰谷”幾乎與以膠林為題材的散文劃上等號;於是我們邀請他一起來編這本保存華人集體記憶的文集。他也欣然同意加入編輯陣容,並提供了許多寶貴意見;那也是冰谷跟我們的文字情誼的開始。這本書就是廖宏強的大河出版社創業作《膠林深處》(後來再版換了個封面);宏強是錦樹的中學同學,在討論編務時稱冰谷“冰
谷叔”。其實,冰谷在1973年出版的《冰谷散文》就幾乎是一本膠林書寫了,而早在1961年,慧適編的詩文合集書名就叫《橡實爆裂的時節》,雖然不是膠林文集。我們是遲到的後輩— —“ 遲到的青年”。

《膠林紀實》是冰谷自傳的第一卷。自傳是屬於生命書寫的文類,書寫者以“我”為敘事主體,回顧自己的生命經驗,“從頭細說”。不過,生命的起源無從窮究,生命敘事“從何說起”才是“從頭細說”?“我”所能細說的源頭,其實是“我的父親母親”,此所以冰谷自傳第一章,就是〈我的父親母親〉,然後是在膠園與膠園之間流動遷移的青春歲月,以及長達四分之一世紀的膠園管理生涯,寫到“我”走出橡樹林時,自傳第一卷就結束了。那是1986年;那年
經濟不景氣,百業蕭條,華基黨爭激烈,種族政治猖狂,冰谷迎來生命的轉彎道,離開膠林。那年我離開馬來西亞,還沒有認識冰谷。

〈我的父親母親〉追記離散華人的家族系譜(或“家族辛酸史”),寫的是南洋華人史的一章。南洋華人當然有史,闊人史名人傳不算少,但庶民速朽,終其一生,總是為養家糊口勞碌,其實是一種集體史,所以我在冰谷的〈我的父親母親〉也看到“我的父親母親”。冰谷父親林桂甫十來歲即“過番”,由水客帶領,從梧州上船過七洲洋,在新加坡上岸,後在雪蘭莪雙文丹錫礦場幹粗活,許多年後才娶妻,改操膠刀拜樹頭,直到1963年冰谷北上雙溪邦谷園丘就
職才退休頤養天年。冰谷母親梁氏,憑一張林桂甫的照片即漂洋過海,婚後割膠耕田、生育兒女,勤儉持家,像陽光那樣照亮林家,是個偉大的廣西女性。

冰谷生於1940年,兩年後,太平洋戰爭爆發,日軍南侵,佔據南洋長達三年八個月;1945年,二戰終了,冷戰時代揭幕,也展開林家戰後不斷遷徙的流動歲月。冰谷出生不久,林家從甘榜沙容搬到隆坡鎮附近,戰後十年幾乎是“林母十遷” —— 從新源記膠園、象山岩洞、英國人大園丘、江沙與萬隆間膠園、太平十三碑、峇都古樓、覃家膠園、甘榜斯那窪生利園、瑤倫新村,到甘榜巴桑建益園,直到母親在建益園鄰近膠園地打造“高山頂陋室”,才一住十年,箇中辛酸,實非筆墨所能形容。那些“內部離散”的戰後時光是冰谷的成長歲月 —— 他從童稚期進入少年、青春時期,從小學生(他十歲才上小學)到中學畢業,從割膠童工到詩人、散文作者。

冰谷小學六年級投稿《光華日報.學生園地》獲得刊登,受到鼓舞,從此踏上寫作之路,現在還在書寫、出書。他今年八十一歲,算是資深作家了。他試寫的少年時期,是上一個世紀的五 ○ 年代,彼時馬來半島還是英國殖民地。1961年,他的散文〈海燕〉就已收入慧適編詩文集《橡實爆裂的時節》;1962年,他跟麥留芳、憂草等四人出版詩合集《我們的歌》,散文也收入詩文合集《四月.我們》。

那兩年他開始進入馬華文壇,文藝種籽已萌芽茁長,詩文也在《南洋商報.青年文藝》(杏影編)、《虎報.處女地》(姚拓編)、《蕉風月刊》、《學生周報》發表。到了1966年,詩集《小城戀歌》出版,“冰谷”已是馬華知名青年作者了。

文學記憶是冰谷的人生書寫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961至1963年間尤其是他的文學成長重要時期。那是一個文學行動的年代。《蕉風》、《學生周報》編者黃崖、姚拓、白垚推動文學不遺餘力,經常南北奔走聯繫文藝青年,舉辦刊物作者野餐會談文論藝,鼓勵青年作者成立獨立出版社,辦小刊物。《膠林紀實》第十一章追憶這幾年與黃崖諸人及文友的交往情形,乃文學史的週邊文本(paratexts),頗有見證歷史的作用。林家搬到“高山頂陋室”那幾年,正值冰谷唸高中、涉足文壇時期,不時有文友到訪。

霹靂河畔鄰近邊城瓜拉江沙,是冰谷童年記憶中太平之外的小城,少年時常隨母親乘汽船去賣膠片,到大街雜貨店採購糧食。書中
常出現的“門牌七號雜貨店廣榮豐”就在大街。那些年雜貨店功能多,既供應米糧油鹽,也幫客人存款出納、收領郵件,幾乎就是現在的7-Eleven。小城除了雜貨店,還有五金店、中藥鋪、洋服行、零食檔、酒家茶樓、書報社、戲院,是個花花世界。不過冰谷着墨較多的是亞超洋服店,因為劉家大小姐劉寶珍是他中學同學,喜歡文學與寫作,也常到高山頂陋室談文論藝。劉寶珍就是淡瑩,後來赴臺唸外文系,當了麥留芳的同學。

冰谷回憶的舊時文友中,最常提及梁園。梁園原名黃堯高,住在瑤倫新村時跟冰谷上同一間小學,但不同年級。梁園在華聯中學畢業後曾在某校擔任臨教與臨時校長,1964年北上居林接編《海天》(借《光華日報》版位出刊),開設海天書店,出版海天叢書,書店也成為吉檳文友聚會的場所,居林遂與大山腳齊名,成為北馬馬華文學重鎮。海天書店在1970年結束,梁園南下吉隆坡,在《新明日報》擔任翻譯,兼編“青園版”。1973年底不幸遇害。想當年我投
稿“青園”時,編者大概就是梁園。梁園過世迄今近四十八年,文壇還常有人提起他。冰谷懷念故友,常思編本梁園短篇小說集。他跟賀淑芳合編的《山林無戰事》在今年夏天出版,終於了卻一樁心事。

北上吉打邦谷園丘任職後,冰谷休假時常前往居林與文友聚會,直到海天收盤,但那時已是1970年了。大約那年年底,吉檳的七位文友起意組棕櫚出版社,以便出書。這“棕櫚七子”是宋子衡、菊凡、溫祥英、艾文、游牧、蕭冰與冰谷;冰谷被推為社長。1972年“棕櫚叢書”第一種《宋子衡短篇》出版,翌年《冰谷散文》出版,反應不俗,棕櫚社遂繼海天社之後撐起北馬文壇半邊天(另半邊天則由麥秀在檳城撐起,他既幫蕭遙天編《教與學月刊》,同時搞犀牛出
版社)。那也是我在半島東海岸關丹開始試寫的年代,在《蕉風》讀了宋子衡、菊凡、溫祥英的小說,覺得他們是當時馬華小說創作的佼佼者,於是寫了幾篇析讀宋子衡短篇的評論。但棕櫚七子其實各擅勝場,宋子衡、菊凡、溫祥英、蕭冰寫小說,冰谷、游牧寫散文、艾文寫詩,兼顧各個文類。1962年冰谷在江沙周報社與黃崖等人會面時,黃崖鼓勵他多寫現代詩,他的第一本書也是詩集。

後來我編《蕉風》、《學報》時,宋子衡、菊凡曾到訪編輯室,那時還沒見過溫祥英,但常聽姚拓提起“山芭仔”。七 ○ 年代下半葉,馬華文藝氣候低迷,他們是那幾年《蕉風》的三位中堅作者。冰谷等其他棕櫚社人卻緣慳一面。我第一次見到冰谷,已經是2012年7月的事了。彼時距離1986年,他毅然辭職離開膠園,也已有超過四分之一世紀了,他已經歷人生谷底絕境,拐過生命的幾個轉彎處,看盡人生的柳暗花明了。那年我前往金寶參加“時代、典律、本土性:馬華現代詩國際學術研討會”,應邀與會的留臺人還有李有成與黃錦樹。有成早年活躍於檳城學友會,與陳政欣、葉蕾等老友多年未見,於是相約在小鎮飯店敘舊,冰谷也特地前來看有成。會後有成南下返臺,我跟錦樹一路向北,回程經過檳城,順道與棕櫚故人一晤,追尋文學的逝水時光。

《膠林紀實》肇始於“我的父親母親”與膠林深處,終於傷逝與走出橡樹林,從太平洋戰爭前夕寫到茅草事件前夕,歷時四十四年。太平洋戰爭與茅草事件是大歷史;大歷史是一頭大怪獸,總是在那裏張牙舞爪,處處動地驚雷,左右了無聲處的小老百姓生計。冰谷寫的是個人的微歷史,但那四十四年間大怪獸總已是陰影暗處凌虐。冰谷以文學寫史,筆觸溫和,但筆下的膠林槍聲、緊急法令迫遷、新村午夜肅清,皆是個人生命中的創傷,有若父親在大姐額上留下的艾灸疤痕,乃父權政權暴力“烙成一抹揮之不去的陰影”。多年以後,撫今追昔,唯有書寫,唯有藉由書寫,方能正視自傳主體的記憶所繫之處,重憶小歷史背後的大歷史造成的傷痕。

2021年9月20日,辛丑中秋前夕
張錦忠,著名詩人、作家、學者。
國立臺灣大學外國文學博士,現為高雄國立中山大學外文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