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501,864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艺术设计 > 设计 > 新審美經濟
新審美經濟
上一张
下一张
prev next

新審美經濟

作者: 潘罡
出版社: 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 2022-05-31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450.00
市场价格: RM68.45
本店售价: RM60.92
促销价: RM58.18
剩余时间: 请稍等, 正在载入中...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奇觀(Spectacle)、沉浸(Immersive Theatre)、可愛(Staging Cuteness)、振奮(Thymos)──從日常生活到理論思考,在當代文化產業與審美經濟風潮下,
新的審美範疇蔚然成形,並且正在改變世界!

  ◤在當代文化產業與審美經濟風潮下,一些新的審美範疇蔚然成形,包括劇場的沉浸式審美(immersive)帶來前所未有的藝術欣賞經驗;可愛(cuteness)及其相關授權商品提供消費大眾建構社交生活並獲得認同的契機;奇觀(spectacle)掙脫被預言的同質化窘境,在新媒體與表演藝術等領域中展現旺盛創造力;網際網路世界中尋求認同的振奮(thymos),也正改變社會結構與秩序。

  ◤美學、審美,不再侷限於美感闡釋與藝術哲學,是探索多樣的感性狀態,也不再侷限於傳統藝術領域,而是關注當代可能發生的所有審美經驗,包括日常生活審美化的實踐。影音多媒體、資通訊科技與網際網路,形塑了新的感知模式、意義與價值,成為當代經濟最主要驅動力,並邀請社會大眾以其心靈與感官創造性參與。

  ◤新的審美範疇是時代產物,它們不是阿多諾所形容的虛幻娛樂;相反地,它們如同美感、崇高、幽默等傳統範疇,都能帶來審美快感,某些極致狀態下,同樣激發出「燦爛的感性」,為生命開展出一個意義豐滿的超越境界。

  ◤當代文化產業商品與作品一如過往的文化藝術創作,消費者積極展現主動性,尋覓並建構多元審美價值的生活樣貌。

  ◤本書所討論的新審美範疇,在文化產業與美學領域中,仍屬尚待深入發展的課題,吸引人一探究竟!

專文推薦

  向勇 (北京大學藝術學院教授、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院長)
  林谷芳(前中華文化總會副會長、國策顧問、佛光大學藝術學研究所前所長)

  感性作為審美經驗的一種感知,正在超越「美感、崇高、幽默、模仿、滑稽與嘲諷」等傳統的審美範疇,形成在當今世代更為活躍的「沉浸」、「可愛」、「奇觀」與「振奮」新審美範疇。在此基礎上,潘罡構築了其「新審美範疇經濟學」的理論基石。如果說波默審美經濟的研究開創了文化生產審美經濟的理論審視,那麼潘罡的新著則給我們拓展了數智時代審美經濟研究的詮釋範疇,帶給我們知識的啟迪。──向勇(北京大學藝術學院教授、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院長)

  這是一本對審美經濟作哲學性思惟的書。新審美經濟一詞,說明了所面對的是新問題,這問題不只是現象的,更深的,還牽涉我們究該如何看待人類的感知經驗,不僅對新經驗的出現提供了另一向度的觀照,對許多人眼中所謂流行的、商業的、日常的審美化實踐,其在生命與文化上的可能意義,也作了一定的描述與奠基。──林谷芳(前中華文化總會副會長、國策顧問、佛光大學藝術學研究所前所長)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潘罡


  現任教於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應用音樂學系。1988年起潘罡進入媒體與新聞界工作,期間曾受聘於新聞局擔任「金曲獎」評審委員、彰化縣政府演藝團隊評議委員、台新藝術獎觀察委員、文化部表演藝術扶植團隊評鑑委員、台灣文化創意產業研究聯盟監事、國立暨南國際大學亞太文化創意研究中心兼任副研究員、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兩岸文創促進中心執行主任等職位。曾獲2013年文化創意產業新聞報導獎、第17屆兩岸新聞報導獎佳作獎。2016年起開始擔任大學教職,並兼任《中國時報》、《旺報》文化評論專欄作家。相關文化著作包括《畫說人生》(甯文創出版)、《追尋光彩的音符》(時報出版)、《電影檔案:林青霞》(台北金馬國際影展執委會出版);譯作有《歌劇的饗宴》(萬象圖書出版)、《巴哈傳》(萬象圖書出版)等。

  主要工作資歷
  1988—1991年 《影響電影雜誌》專題編輯、音樂編輯
  1993—1995年 《聯合報》記者
  1995—2008年 《中國時報》文化組記者、《中國時報》文化組主任
  2008—2010年  國家文化總會(現更名為「中華文化總會」)副秘書長
  2010—2014年 《旺報》文化副刊主任暨《兩岸傳媒》副總編輯
  2014—2016年 《兩岸傳媒/文創》總編輯(福建日報報業集團、台灣文化創意產業聯盟協會合辦)
  2016—2018年  福建師範大學協和學院副教授
  2018迄今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助理教授

  學歷
  國立臺灣大學 外國語言暨文學系文學士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藝術管理碩士
  北京大學 藝術學院文學哲學博士(Ph.D. in Literature)


目錄

推薦序
新審美經濟:數智時代文化產業研究的範式演化/向勇 (北京大學藝術學院教授、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院長)
為新現象歸納,為新審美立言/林谷芳(前中華文化總會副會長、國策顧問、佛光大學藝術學研究所前所長)
自序

第一章    緒論
關於審美與美學定義
關於審美經驗的當代研究
審美對象與審美態度
關於文化工業的批判與反思
審美經驗再界定
審美經濟&浪漫主義
審美經濟&複製藝術
全面審美化時代
審美經濟理論提出
審美價值再界定
三位一體的審美經驗
審美愉悅的哲學分析
審美愉悅與移情作用
審美愉悅與心理距離
三種審美愉悅分類
審美愉悅的科學證據

第二章    新審美範疇
新審美範疇誕生背景
新審美範疇的科學證據
新審美範疇的相關文獻
本研究的新審美範疇
四範疇的演示價值

第三章    奇觀(spectacle)
奇觀日常生活化
奇觀2.0與數位資本主義
戲劇的奇觀美學
電影的擬真奇觀
杜夫海納的擬真審美

第四章    沉浸式劇場(Immersive Theatre)
阿爾托與沉浸式劇場
沉浸式劇場現況
特定場域空間(site specific)
沉浸審美連續體
沉浸、擬真與崇高

第五章    可愛的演示(Staging Cuteness)
可愛的審美狀態
可愛的經濟奇蹟
卡哇伊國度
性別的雙重可愛演示
國族的可愛演示
世代的可愛演示

第六章    認同與振奮(Thymos)
焦慮的時代背景
認同的渴望
後人類境況(posthuman condition)
認同的振奮
認同的經濟奇蹟
奇觀2.0&自我虛構(autofiction)
舞台化的本真(staged authenticity)

第七章  結論:審美經驗模型
文化價值趨於共識
審美經驗作為救贖
審美經驗模型
審美經驗模型
當代重振審美經驗的積極意義

附錄
與NSO前音樂總監呂紹嘉針對審美經驗的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