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494,845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文社科 > 歷史 > 古拉格的歷史(雙冊套書)
古拉格的歷史(雙冊套書)
上一张
古拉格的歷史(雙冊套書)
下一张
prev next

古拉格的歷史(雙冊套書)

作者: 安‧艾普邦姆
出版社: 左岸文化
出版日期: 2016-01-20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900.00
市场价格: RM136.91
本店售价: RM121.85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2004年普利茲非小說類獎

  「我們無法評判誰含冤入獄,誰罪有應得,那是檢察官的工作……你的義務是以勞動報效國家,我們的義務是把你打造成對國家有用的人。」――某勞改營指揮官的談話

  不管在哪種社會,集中營的出現其實都是統治者貶低一某類人的最後階段。把罪犯放逐到偏遠之地報效國家,向社會贖罪,免得污染其他人,這種作法就跟文明本身一樣古老。古希臘羅馬的統治者將反對者送去遙遠的殖民地,於是蘇格拉底在死刑和放逐雅典之間,選擇了死刑。喬治王朝時代的英國會把扒手和小偷送到澳洲,十九世紀的法國則是把犯人送往蓋亞那。

  早在十七世紀,俄國就有自己的流放制度。蘇聯一成立不久,人就因為身分而非犯罪事實而被判刑。古拉格——最大的蘇聯集中營,關押了數百萬政治與刑事犯,這個壓制與懲罰體系是用來恐嚇整個社會,以最低物力壓榨出最大勞動力,蘇聯共產黨最壞的一面全體現在古拉格。在史達林統治下的蘇聯,鐵絲網裡面和外面的生活沒有根本上的差異,常有人形容古拉格是蘇聯體制的縮影,鐵絲網外的世界是「大監獄」,營中則是「小監獄」。

  在這本專精的歷史著作中,艾普邦姆讓世人首度認識古拉格的完整面貌,深入地重新創造集中營生活的樣貌,並與整個蘇聯歷史的發展相連結。它最初起源於俄國大革命,史達林執政時擴張它的規模,直到開放改革時代才崩解。想要瞭解二十世紀的歷史,特別是極權政權下的刑罰工具、國家生產計劃與政治犯的命運,本書應列入必讀書單。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安.艾普邦姆 Anne Applebaum


  安.艾普邦姆是《華盛頓郵報》的專欄作者及編輯委員。耶魯大學畢業後獲得馬歇爾獎學金。曾任《觀察家》週刊的海外編輯助理、《經濟學人》的華沙特派員、線上雜誌《Slate》專欄作家,並為多家英國報紙撰稿。她的許多文章也登上《紐約書評》、《外交事務》、《華爾街日報》等報刊。目前她與丈夫和兒女定居在華府。

譯者簡介

謝佩妏


  專職譯者,清大外文所畢業。


目錄


第一部:古拉格源起(一九一七至一九三九年)
1 布爾什維克掌權初期
2 第一座古拉格集中營
3 一九二九年:重要轉捩點
4 白海運河
5 勞改營擴張期
6 大整肅及其餘波

第二部:勞改營的生活與勞動
7 逮捕
8 監獄
9 押送‧抵達‧篩選
10 勞改營中的生活
11 勞改營的工作
12 處罰與獎賞
13 守衛
14 囚犯
15 婦女和兒童
16 垂死者
17 生存策略
18 反抗和逃亡

第三部    勞動工業營的崛起和瓦解(一九四○至一九八六年)
19 開戰
20 「異鄉人」
21 特赦及其後果
22 勞改營工業集團的全盛期
23 史達林之死
24 囚犯的革命
25 解凍期,以及獲釋
26 異議分子的時代
27 一九八○年代:粉碎雕像

記憶
附錄  人數有多少?
參考文獻
中外名詞對照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