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470,674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业/教科书/政府出版品 > 文史哲类 > 寓居於海陸之際:打造高雄西南海岸線社群生活的演變
寓居於海陸之際:打造高雄西南海岸線社群生活的演變
上一张
下一张
prev next

寓居於海陸之際:打造高雄西南海岸線社群生活的演變

作者: 楊柏賢
出版社: 巨流圖書公司
出版日期: 2021-12-27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市场价格: RM68.45
本店售价: RM60.92
用户评价: comment rank 5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  高雄研究叢刊
 
  高雄在戰後有日常生活實作的海,以及資本化、全球化的海,這兩種海的想像與硬體設施交織共進,在各方的想像與期待中,經歷不同時期治理思維下的海岸工程,將原本是灘地的高雄西南沿岸,變身為混凝土與鋼筋共構的港口與海埔地。
 
  本書以人類學的角度,從海岸出發,將高雄西南海岸的變遷視作基礎設施化的過程,以檔案與民族誌故事的分析,探索不同尺度行動者的關係,記錄並重新詮釋自然與社會的互動。透過作者視角,看人類行動者對於土地情感與環境互動,模塑並維持了這片海埔地;也看自然現象與非人物種在不停變動的海陸韻律中,持續生成的社會關係與想像,以及基礎設施系統內在「縫隙」展現的蓬勃生機。
 
本書特色 
 
  國立臺灣圖書館109年度臺灣學博碩士論文研究獎助優等、第四屆「李亦園先生紀念獎學金」——評審團特別獎。
 
  獲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2020年「寫高雄──屬於你我的城市歷史」出版及文史調查計畫獎助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楊柏賢
 
  在喧囂而有著特殊氣息的港口城市長大,過去在離家與回家的不同路線中,曾走過歷史的領域,在自我約定下開始做田野,熱愛觀察人際場域中的肌理,也喜歡呼吸海與山的空氣。做過策展,目前在當代都市鄰里關係中,找尋社區共好的可能性。


目錄

高雄研究叢刊序
自序
 
第一章緒論
第一節前言
第二節問題意識與田野
第三節文獻回顧
一、高雄西南海岸相關研究
二、臺灣西海岸相關社會科學研究
三、基礎設施人類學
四、作為基礎設施的「自然」
第四節研究定位、方法論與章節介紹
 
第二章異質元素複合體:打造海埔地的基礎設施作業
第一節連結異質元素:戰後臺灣海埔地的開發
一、機構與法規
二、工程與技術
第二節組裝異質元素系統:不同時空脈絡下的海埔地
一、臺灣西海岸「分區」:建立海岸地形
二、海岸自然本體的浮現
第三節高雄西南海岸的基礎設施化
一、高雄港十二年擴建計畫(1958-1970)
二、南星計畫(1980-)
三、生態工法填海造陸──洲際貨櫃中心計畫(2007-)
第四節小結
 
第三章遷移變化的海埔地:動員行動者形塑自然本體
第一節前言
第二節「土地怎麼來的?」──高雄西南海岸形成論述與爭論
第三節未竟的海岸起造?
一、想像載體
二、環評會議──各方模塑海埔地狀態的協商場域
三、實驗室科學、模擬科學與場域科學:知識的交融與協
第四節治理之內/外:海岸工程的空間生產與劃界
第五節小結
 
第四章基礎設施的「縫隙」:海陸韻律與異質社群的喧騰
第一節前言
第二節海陸韻律:泥沙、疏浚與跨物種互動
第三節縫隙現生機:沿岸採集與在地社群關係的維繫
第四節小結
 
第五章結論
第一節前言與經驗性意涵
第二節理論性意涵
一、重探自然與社會的關係
二、對於自然作為基礎設施的反思
三、對人類學、臺灣西海岸社科研究的補充
 
第三節研究限制與未來展望
 
參考文獻
附錄田野報導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