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572,680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商品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简体书 > 傅佩榮的哲學課:先秦儒家哲學
傅佩榮的哲學課:先秦儒家哲學
上一张
下一张
prev next

傅佩榮的哲學課:先秦儒家哲學

作者: 傅佩榮
出版社: 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 2018-09-01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480.00
市场价格: RM86.29
本店售价: RM76.80
促销价: RM75.94
剩余时间: 请稍等, 正在载入中...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先秦諸子百家爭鳴,為何以今日哲學視角考量,唯有儒、道兩家具備成為普世哲學、永恆哲學的條件?儒家又稱“孔孟之道”,孔子是出發點,孟子是中繼點,那麼荀子、程頤、程顥、朱熹、陸九淵、王陽明等算真正的儒家嗎?

在這本書中,傅佩榮教授將給你完整詳盡的答案。

本書根據傅佩榮教授在臺灣大學哲學系所授的“先秦儒家哲學”講稿修訂整理。書中依序介紹五大儒家經典《論語》《孟子》《易經》《大學》《中庸》要旨,系統串講孔子的一貫之道、孟子的發揮完善,以及先秦歷代孔門弟子的總結積累。在這個學習儒家思想的黃金時代,傅老師跳脫“秦政荀學”的限制,不做“陽儒陰法”的妥協,以哲學理性、學術良知、傳即所習的態度,完整呈現孔孟之道的真正精神與光輝。

這本書將讓你發現,真正好的哲學,是可以在生活中實踐,並能帶來巨大快樂的。


作者介紹

傅佩榮,1950年生人,臺灣大學哲學系教授。歷任臺灣大學哲學系主任兼研究所所長,比利時魯汶大學、荷蘭萊頓大學講座教授。早年師從方東美先生,後於耶魯大學深造,受教于余英時先生,繼而執教歐洲。他在宗教哲學、中國哲學(孔孟老莊思想),以及譯解傳統經典《論語》《孟子》《老子》《莊子》《周易》《大學》《中庸》方面造詣頗深。

傅教授兼具中西文化之深厚學養,集四十年潛心研學之心得,以哲學建構和邏輯分析的眼光,搭建起東西方思想的橋樑,堪稱中西文化之擺渡者。他治學態度嚴謹,理論創見迭出,在當今學術界享有盛名。


目錄

【第一講】 儒家的基本性格 :背景、人物與經典
偉大哲學中的“應然”
偉大哲學中的“超越界”
定義真正的儒家
借鑒詮釋學方法重讀經典
儒家產生的背景
孔子的生命脈絡
孔子思想的核心
孔子之後的發展

【第二講】 《論語》解讀 :宰我問三年之喪
宰我是誰
何為三年之喪
守喪一年為何不夠
“予之不仁也!”
孝順是什麼
愛有差等,由近及遠
推己及人,安養天下

【第三講】《論語》解讀 :吾道一以貫之
澄清“道”的概念
設定“善”的判准
構建“天”與人的系統

【第四講】《論語》解讀 :吾十有五而志於學
志於學
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順
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第五講】《論語》解讀 :孔子的宗教信仰
子之所慎 :疾
子之所慎 :戰
子之所慎 :齊(齋)
鬼神、超越界、死亡
宗教語言與宗教情操

【第六講】《孟子》解讀 :浩然之氣
道 通
養 勇
知 言
省 身

【第七講】《孟子》解讀 :人性理論
人之所以異於禽獸者幾希
理義之悅我心,猶芻豢之悅我口
人性之善也,猶水之就下也

【第八講】《孟子》解讀 :盡心知性知天
盡心,存心
知性,養性
知天,事天
修身,立命
良知良能,存養充擴
反身而誠,樂莫大焉

【第九講】《孟子》解讀 :人生境界







【第十講】《荀子》解讀 :人性理論
儒家的外觀與內涵
荀子掌握了儒家的外觀
荀子的“禮”
荀子的“效益論”
荀子與儒家內核的分歧
《荀子•性惡》文本解讀

【第十一講】《荀子》解讀 :天行有常
荀子的“自然之天”
天的五種功能
天功能的嬗變及儒道兩家的破解之法
荀子“天論”的核心問題
《荀子•天論》文本解讀

【第十二講】《易經》初探
《易經》的特點及組成 “易”的含義
《易經》中基本的概念
《易經》象數方面的應用
《易經》概念簡釋
《易經》溯源

【第十三講】《周易 • 文言》解讀 :以誠修身
乾 卦
初 九
九 二
九 三
九 四
九 五
上 九
總 結

【第十四講】《大學》解讀 :格物致知
三 綱
八 目
格物、致知
誠 意
正心、修身
齊家、治國、平天下
《大學》全文

【第十五講】《中庸》解讀 :天命之謂性
修道之謂教
擇善而固執
用其中於民
鬼神之為德
誠則明矣,明則誠矣
參贊天地

【第十六講】 綜合討論

【編 後 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