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653,058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文社科 > 社会议题 > 我們都離開了家:全球多元文化趨勢下韓國新移民的離散、追尋與認同
我們都離開了家:全球多元文化趨勢下韓國新移民的離散、追尋與認同
上一张
我們都離開了家:全球多元文化趨勢下韓國新移民的離散、追尋與認同
下一张
prev next

我們都離開了家:全球多元文化趨勢下韓國新移民的離散、追尋與認同

作者: 金賢美
出版社: 臺灣商務
出版日期: 2019-12-20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340.00
市场价格: RM51.72
本店售价: RM46.03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聆聽離開家的人,述說他們的故事

  新移民在陌生的國度即便艱苦也從未放棄夢想,
  我們如何能不具同理心呢?
  本書透過一位文化人類學者及平權倡議者,
  生動刻劃出在韓國的各國移民之生命軌跡、離散家庭,
  以及他們跟母國的跨境連結。
  這是韓國移民者的溫情書寫,亦具體映現台灣,
  一起跟世界向「多元文化的公民意識」邁進。
  全球化的多變時代,你我都可能成為離開家的人,
  謹記「移民的權利也是我們的問題」。


  在跨國婚姻與商業活動司空見慣的全球化時代,有一群人離開了家,前往異國尋求更好的出路──越南婚姻移民、尼泊爾非法移工、朝鮮族移工、僱用許可制下的蒙古移工、緬甸難民移工──他們來到韓國這個高度資本化的國家尋求一線生機,進入被要求學韓語、融入韓國社會的婚姻體制;從事韓國人不願意做的骯髒(Dirty)、危險(Dangerous)、辛苦(Difficult)的3D產業,只希望讓故鄉的親人過上好日子,讓孩子受到更好的教育,卻得因此承受韓國人異樣的眼光,忍受政治、社會與文化上的忽視和歧視,淪為韓國社會底層沒有名字與臉孔的失語者。

  本書作者金賢美教授投身移民研究、田野調查十餘年,親身採訪這些在韓國無法發聲的移民、不見天日的移工,逐一記錄下他們的故事。讓人不禁反思,在高聲疾呼尊重多元文化、促進民族融合的同時,我們是否意識到鋪天蓋地的強勢文化如何掩蓋了少數群體的聲音?是否聽見少數群體的心聲與訴求?由於婚姻或工作而離鄉背井來到陌生國家的他們,需要的是更多的聆聽、理解與認同,而非片面、強硬的對待。從新移民到新住民,從單一同化到多元文化,在全球多元文化的趨勢下,但願更多人能聽到他們被掩蓋的聲音。

  台灣開放婚姻移民定居,以及東南亞籍勞動工作者來台,已經長達三十年。我們必須傾聽移民的話語,共同打造有助於社會融合的「理解環境」,才有機會穿越性別、階級與國族的界線,讓離開家的人得到尊重與自由,實踐生命的意義與價值。

名人推薦

  專文推薦
  張心潔/復旦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

  聯合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序)
  阿 潑/轉角國際專欄作者
  唐南發/難民與移工服務人員.聯合國獨立顧問
  夏曉鵑/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教授
  張 正/燦爛時光東南亞主題書店創辦人
  藍佩嘉/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系特聘教授
  顧玉玲/社運工作者.台北藝術大學助理教授

好評推薦

  ──越南婚姻移民施芙英
  來到韓國後,丈夫並未給她零用錢,她曾跟公婆一起出去買了幾件衣服,那是她唯一一次為自己花錢,有時她還會穿就讀中學的繼女沒在穿的衣服。婆婆會去市場買菜,而從手機到衛生棉都是丈夫買給她的,所以即便已經待在韓國兩年,她對物價仍沒有任何概念。

  ──越南婚姻移民阮玉英
  阮玉英的丈夫曾給了岳父母家五千美元蓋房子,但由於越南物價急劇上漲和原物料價格上升,這筆錢還不足以蓋好房子,但他們實在沒有餘力再匯錢回去了。她是家裡的長女,對於無法照顧弟妹還讓父母操心感到很抱歉,因而常常掉眼淚。

  ──尼泊爾非法移工萊伊
  萊伊認為總有一天自己會像其他人一樣,在無法告別的情況下被驅逐出境,而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把珍貴的物品整理好,收藏在一個小背袋裡,到了那一天再請別人幫忙寄回家──這個背袋代表他已經做好隨時離開的準備。

  ──朝鮮族移工金紹山
  金紹山曾是一名教師、銀行幹部和詩人,因為不想「老後造成孩子的負擔」而來到了韓國。透過介紹,他做過許多日薪制的工作,包括剝鰻魚皮、打掃游泳池、清掃桑拿房等,他說待了十個月後,自己已經淪落到韓國社會最邊緣的位置。

  ──蒙古僱用許可制移工孟克祖
  孟克祖在通過韓國語能力考試之後,來到當地的行前教育機構受訓,負責的韓國教師警告他們喝酒要節制,因為「蒙古人死於職災的比率,還比不上酒後發生交通事故死亡的比率」。教師們經常把蒙古人形容為非理性且無法控制的,且宣稱能夠到韓國是他們的榮幸。

  ──緬甸難民海蒂
  從緬甸逃往印度、再從印度逃往韓國的過程中,海蒂和父母完全失去聯繫,沒有任何人可以幫助她。她曾期待韓國牧師提供一個「庇護所」,卻因為莫名的理由經常遭到牧師鞭打,還被威脅要把她送回印度。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金賢美(김현미)


  首爾大學英語教育系畢業,於美國華盛頓大學文化人類學系取得碩士和博士學位,主要關心的議題為「伴隨全球化而來的人類、資本以及文化的移動 」。2003年開始致力於韓國國內新住民的研究,十多年來研究了韓國的外籍配偶、經濟性移民、朝鮮族同胞、無證移工、難民等,多元化韓國社會裡的少數者生活與經驗。

  傾向於以文化研究者的身分介入移民生活的實踐性研究方法,偶爾也會給予政府政策上的建言,目前擔任韓國國家人權委員會外國人人權專門諮詢委員,同時也是移住女性人權會的會員。

  其他著書有《全球化時代的文化翻譯:跨越性別、人種、階級的界線》(2005),合著有《親密的敵人:新自由主義如何成為日常》(2010)、《我們都是陌生人:為了共存的多元文化》(2013)等。(以上書名均為暫譯)

譯者簡介

杜彥文


  政治大學韓文系學士班畢業。韓國延世大學韓國學研究所碩士畢業,現為同研究所博士班候選人。研究所攻讀韓國現代社會文化,研究韓國社會裡的移民。曾擔任首爾市外國人市民代表、政治大學韓文系輔系講師、內容力公司韓文版權專員。現為內容力公司特約譯者,翻譯作品有《祥子的微笑》,並曾寫作出版旅遊書《快點來江原道》。
 


目錄

推薦序 看看韓國、想想台灣
中文版序 跨越民族國家,建立新的連結
前言 聆聽離開家的人述說他們的故事

第一章 移住的現況與背景
為何會遷移?這些移民是哪些人?
移民的國度──韓國
產業結構的重組與經濟移民
社會再生產的危機與解決方法
問題與回答
韓國的形象與移民的現實
了解他人的生活

第二章 韓國新移民的生活與工作
匯錢與愛情──越南婚姻移民女性的成家
韓國生活說明書
為何選擇國際婚姻?
觀光型相親
同床異夢的家庭
匯錢與愛情
反向移民──克服生存危機的跨國對策
被推遲的夢想與全球化家庭建立的交界
「非法人士」的誠實人生──無證移工萊伊的故事
盛裝在背袋裡的二十二年韓國生活
夢想成為歌手的青年成為「非法人士」
遠距離戀愛與國際家庭
「非法」的代價
「成功」的移住勞工與「失敗」的移住勞工
無證移工的聚集場所
我的家在哪裡──朝鮮族同胞的故鄉與他鄉生活
我們很近卻不被看見
分散與聚集,開拓者的精神
向下的標準化生活
韓國──削自己的肉賺錢的地方
「成功」與「不良」的習慣
電影《黃海追緝》與詐騙電話
我的家在哪裡?
太過韓國化的僱用制度──僱用許可制移住勞工
被選上的人──「好運」的孟克祖
太過先進的制度
多元文化環境中不斷進步的職場
雙重的受害者──女性移工
移住勞工能否在此定居?
從緩刑期的生活朝向穩定的生活──冕馬難民的故事
亡命者──被驅逐的一群人
緩刑期生活的痛苦
逃離冕馬
政治難民譚民宇與冕馬共同體
少數族群難民海蒂所得到的自由
從緩刑期的生活朝向穩定的生活
難民爭論──政治性排擠與未來的民主主義
從孩童的角度觀看──移民孩童/青少年的成長
兩次生日派對
沒有身分的孩童
分歧的希望與期待
身為韓國人擁有夢想,身為少數者懷抱希望

第三章 超越民族國家,邁向市民權
什麼是多元文化主義?
他就跟你一樣
開放的多元文化主義
婚姻的國度──韓國多元文化理論的同化意識型態
從底層開始的多元文化主義
相互影響與社會融合
移民的權利為何也是「我們」的問題?
是誰在利用移民問題?
歐洲的要塞化策略與政治退步
反移民政策與「善意旁觀」的矛盾
移民如何成為被管理的對象
移民的權利為何也是「我們」的問題?
我們都離開了家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