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583,567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艺术设计 > 戏剧 > 革命與世界主義:西方戲劇與中國歷史舞台
革命與世界主義:西方戲劇與中國歷史舞台
上一张
下一张
prev next

革命與世界主義:西方戲劇與中國歷史舞台

作者: 約瑟夫.列文森
出版社: 香港中文大學
出版日期: 2024-02-01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850.00
市场价格: RM129.30
本店售价: RM115.08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打字機上的遺作,史家列文森未竟的關懷
  中國歷史的特殊性如何與普遍的世界史相調和?
  什麼是列文森追尋的「新形式的世界主義」?
  「人的本性不是普遍的,但他的歷史是。」
  附魏斐德(Frederic Wakeman, Jr.)長序,
  詳述《儒家中國及其現代命運》之後的新「三部曲」
  麻省理工學院教授、列文森之子托馬斯.列文森(Thomas Levenson) 作序
  葉文心、歐立德(Mark C. Elliott)、董玥、黃樂嫣(Gloria Davies)、齊慕實(Timothy Cheek)、白傑明(Geremie R. Barmé) 聯合撰寫長篇導讀

  在完成《儒家中國及其現代命運》之後,約瑟夫.列文森(Joseph Levenson, 1920–1969)原擬圍繞「地方主義與世界主義」寫作新的三部曲。因他猝然去世,未能完篇。本書為該三部曲第三卷的部分內容,基於在香港中文大學搜集的20世紀以來西方戲劇的中文譯本等資料展開研究:面臨中國文化認同的現代困境,新興的世界主義者如何以各自的方式回應過去與當下、普遍與特殊等根本性的焦慮;而他們的對手,「他們的同類,他們的兄弟」—地方主義的文化革命者們,在怎樣的層面上與他們產生深切的共鳴。

  書前附有列文森的學生與同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歷史系教授魏斐德(Frederic Wakeman, Jr., 1937–2006)的長篇序言,依據列文森的著述、未刊筆記和草稿,介紹這一研究的前前後後,及其在列氏思想脈絡中的延續和突破。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約瑟夫.列文森 (Joseph R. Levenson, 1920–1969)


  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歷史系首任Sather講座教授,以對中國近代思想史的奠基性研究享譽於世,被稱為「莫扎特式的史學家」。

  列文森從真誠的人文主義關懷出發,致力於在舊的問題中探尋新的意義;同時突破西方漢學和社會科學的畛域,把人類文明的普遍視角與中國經驗的獨特性融匯起來,從而將中國歷史的書寫推進到世界歷史話語的範疇之中。他以一系列著作提出的諸多論題,如天下與國家、傳統與現代性、科學與儒學、經典主義與歷史主義等,在他因意外身故後的半個多世紀裏,持續為中國研究學界提供綜合性的思考框架與對話坐標。

  1987 年,美國亞洲研究協會創設「列文森圖書獎」,以紀念他的學術貢獻。

譯者簡介

董玥

  華盛頓大學施友忠中國研究講座教授、中國研究項目主任。主要研究中國現代史,尤其是社會文化史與城市史,著作有《民國北京城:歷史與懷舊》、The Modern Girl Around the World: Consumption, Modernity, and Globalization(合編)、Everyday Modernity in China(合編)等。

蕭知緯

  加州州立大學聖馬可分校歷史系教授,研究中國近代文化史、電影史等,譯作有《拉莫萊特之吻:有關文化史的思考》。

 


目錄

「列文森文集」主編序 董玥 / vii
漫長的回家之路 托馬斯.列文森 / xiii
序言 魏斐德 / 1
作者自序 / 25
第一章 共產黨人的世界主義 / 27
第二章 「資產階級」的世界主義(上) / 47
第三章 「資產階級」的世界主義(下)與共產黨人的地方主義 / 67
在21世紀閱讀列文森:跨時空的對話 葉文心等 / 85
參考文獻/ 133
譯者說明/ 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