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583,363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文社科 > 傳記/自傳 > 劊子手世家
劊子手世家
上一张
下一张
prev next

劊子手世家

作者: 貝納爾.勒歇爾博尼埃
出版社: 麥田
出版日期: 2012-04-29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400.00
市场价格: RM60.85
本店售价: RM54.15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法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劊子手世家」桑松家族的百年日記!多少貴族死在他們的斷頭鍘下,多少冤案在他們手中劃下句點,多少人性的堅強與脆弱在面對執刑者時盡覽無遺!

  .在1794年的法國,41天裡風雲變色,從君主立憲到議會共和,為了民主與自由,有1351人在斷頭臺上身手異處,是腥風血雨,是剷除異己,是謀取權位,抑或是為了法國更好的明天!

  .本書全新視角記錄法國大革命!更是一幅香豔腐臭的巴黎市井圖,一部鮮活冷漠的法國處罰史,一本荒誕入人於罪的權力鬥爭史。

  第一個要詛咒的人就是我,我咒罵自己!
  我咒罵那些手持馬刀的士兵,是他們將這些可憐的、無辜的、雙手綑綁的人戴上斷頭台。
  我咀咒那些愚蠢的民眾,他們只看著受難者死去,一動不敢動,不敢做出任何拯救他們的動作。
  我還要咀咒那照耀一切的太陽……我被心靈的痛苦折磨的死去活來,想哭卻沒有淚水。

—夏爾.亨利.桑松

  合法的殺人家族=或≠血腥的狂歡和紅色的恐怖

  .這是一部史書,它以一種獨特視角反映了法國大革命的本質和真相。

  .本書透過劊子手家族的桑松七代人的生活經歷,反映法國十七世紀末到十九世紀中期這段歷史中所發生的重大事件:王權的殞落、啟蒙思想的醞釀與興起、大革命的爆發、紅色和白色恐怖時期、帝國的創立及滅亡……

  .作者大量援引了法國前後及其進行過程中重要人物的言論和同代當事人佐證,再加上桑松本人的日記,這些第一手資料為我們理解那個時代和那些人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真實可靠的資訊。

  .針對劊子手這職業,從「國王的劊子手」到「人民的執法者」,劊子手成為那個嗜血時代最直接的見證人。

  .它也是一部刑罰史,反映了法國中世紀以來刑罰的演變和興衰,尤其是斷頭鍘做為執刑過程的影響。

  .它更是十八世紀至十九世紀活脫脫的巴黎市井圖。

  .它反映法國文明史的進程,並標示法國從啟蒙人道主義到世俗人道主義逐漸過渡的另類歷史著作。

  桑松執刑實錄

  案例1:達米安的車裂刑
  暗殺雖然沒有怎麼傷到國王的身體,但對他的神經刺激很大。處決達米安的日子訂在三月二十八日。二十七日整整一天,人們都在議論達米安將受到什麼樣的折磨。蓬巴杜夫人希望能從犯人口中獲得一些線索,其他人在想用什麼刑具才能擊垮這個堅強地忍受了幾個星期痛苦的人。有人提到了阿維尼翁人發明的刑具——「鑽石」:把犯人吊在尖樁上,用鑽石從他的肛門處割裂皮膚,活剝犯人;有人建議拔光罪犯的牙齒,把蕁麻的刺插入罪犯的指尖,再用火燒;活剝罪犯一部分皮膚再在上面澆上硫酸……對於這些奇刑酷罰,法官們沒有接受,他們不願意放棄已經使用得爐火純青的夾棍刑,夾碎罪犯腐爛的雙腿他們就滿足了。

  十六個劊子手把達米安圍了起來,把他捆綁在離地一米左右的架子上。他的頭枕在稻草上,右手捆在鐵棍上,作案用的摺刀塞進他的拳頭。他的頸部、肩部和腹部都被木枷固定,以便扯斷四肢。加布里埃爾.桑松做為儀式的主持人,顯得極其煩躁。一切都亂套了,自願來對達米安行刑的劊子手蘇比斯,前天晚上喝醉了酒,至今無法動身,而且也沒有採購行刑必須使用的鉛、硫磺、火蠟和樹脂。更糟糕的是,焚屍用的柴薪是潮溼的,很難點燃。慌亂之中,加布里埃爾立即派助手到附近的商舖購買,可商人們卻拒絕出售給他們。圍觀的人群也站在商人們一邊,鼓動他們不要把東西賣給劊子手。這時,員警不得不介入了,強迫商人們出售。

  好不容易東西都備齊了。燃燒著硫磺的火爐散發著特殊的苦澀味,達米安被嗆得咳起嗽來,他不安地看了自己的右手一眼。這時,加布里埃爾.桑松用鐵鉗夾起達米安的右手,將它按到火爐當中。只用了三分鐘,手就被燒焦了,可憐的達米安發出令人恐怖的號叫。而來自奧爾良的劊子手拿起鋼鉗,一鉗一鉗鉗下達米安身上的皮肉。與此同時,他的同行,來自里昂的一個劊子手用鐵勺往傷口上澆灌混雜著鉛、硫磺、油和樹脂的滾燙液體,從傷口噴湧出來的鮮血一遇到鉛水就凝固了,變得烏黑。鉗刑結束後就開始車裂了。

  達米安被捆在一個三尺高、與聖安德列十字架一樣的木架上,四肢分別被綁上一根繩索,繩索的另一頭則固定在四匹馬的胸前橫木上,那些壯實的馬是專程買來的。劊子手的四個助手牽著馬四向而行。達米安的四肢很快就脫臼了,可就是扯不斷。四匹馬在皮鞭的抽打之下奮力前行,試了三次,都無濟於事。人的肌肉竟能抵抗住這麼大的拉力!不過,達米安的身體已經被拉長了,他發出了刺耳的叫聲。

  加布里埃爾.桑松見狀立刻請求法官允許他結束犯人的痛苦,用刀割斷犯人身體的關節,以便分屍。起初,法官們拒絕了加布里埃爾的請求,後來在兩名醫生的勸說下同意了。天已經黑了,桑松和一個助手用刀割斷了達米安從腹股到腰和從肩膀到鎖骨的肌肉。四匹馬最終扯下了雙腿,然後是雙臂。

  案例2:德瓦盧瓦夫人的加辱刑
  案件相當複雜。一七八○年,讓娜.德瓦盧瓦嫁給了德拉莫特伯爵,變成了德瓦盧瓦伯爵夫人。她利用羅昂主教的幼稚和對權力的渴望,對主教說自己與王后很親近,可以為他做引薦人。不久,一封偽造的王后親筆信使他掉進了德瓦盧瓦夫人的騙局。那條著名的項鏈是路易十五為情婦杜巴麗夫人訂製的,由王室的兩個首飾匠波爾梅爾和巴桑日製作。項鏈一到手後,德瓦盧瓦伯爵就帶著它去倫敦了。

  為了不使騙局被揭穿,德瓦盧瓦夫人試著把羅昂主教和王后牽扯進來。她使用狡猾而大膽的辦法,利用偽造的書信使羅昂主教相信,王后約他在凡爾賽附近的樹林中幽會。當然,與他約會的王后瑪麗-安托瓦內特也是假的,是由一個年輕姑娘裝扮的……所有這些都做得很非常成功。不久,所有的騙子都落網了:卡廖斯特羅夫婦、雷托.德.維萊特、德瓦盧瓦伯爵夫人……連羅昂主教也被監禁了。

  一七八五年十二月二十二日,法院開庭審理這個涉及不少顯貴的案子。德瓦盧瓦伯爵夫人受到了嚴厲處罰:她被判加辱刑,頸套繩索,接受鞭笞,雙肩烙上字母「V」,最後無限期被幽禁於薩伯特醫院。因考慮到德瓦盧瓦伯爵夫人性情張狂,尤其是當眾對一位美麗的伯爵夫人施以加辱刑和肉刑。

  書記員向她宣讀了判決書,一聽到自己將被「赤裸著鞭笞」,她尖叫著抗議,渾身抽動起來。五個男人使勁將她按住,她還是不停地拳打腳踢。桑松的助手們不得不把她捆綁起來,送到只有沙發那麼大的行刑臺上。判決書要求讓伯爵夫人全裸著受鞭笞。因為犯人是貴族出身,桑松必須親自動手。助手們將德瓦盧瓦伯爵夫人背朝天按在地上,桑松按判決書中規定的那樣,狠狠地抽了十二鞭。挨了這頓鞭笞,伯爵夫人已有氣無力。桑松利用這短暫的平靜,趕緊用燒紅的烙鐵,對準犯人的一個肩胛烙下去。伯爵夫人痛苦得狂竄起來,跳到一個助手身上就咬,都咬出血來。所有的人都圍了上來,一陣耳光將她打得無法再動彈,終於跪倒在地。就在桑松要烙她的另一個肩胛時,她突然扭動身體想避開烙鐵,扭動中,烙鐵落在她的胸部。

  被鞭打、烙字和侮辱之後,伯爵夫人被送到了薩伯特醫院。被關了十個月後,她逃離了那家用來關押瘋子和妓女的醫院。已經變得富有的丈夫沒有忘記她:他用賣項鏈的錢,買通了負責看管她的人……

  案例3:路易十六的斷頭鍘
  路易十六跪在神甫面前,聽取激勵,「陛下,在這新的凌辱之中,值此最後時刻,在陛下與上帝之間,我看不出有什麼區別。」之後,路易十六任隨劊子手用他掉在地上的一塊手帕,將他的雙手捆在背後。他的長頭髮很快就被剪短,襯衣也被剪爛。

  國王拒絕劊子手的幫助,自己走上臺階高陡的斷頭臺,在埃奇沃思神甫的陪伴下,他想要向公眾說話。鼓手們大為吃驚,停止了擊鼓,但短暫的安靜並沒有持續多久,桑泰爾立即命令鼓手們繼續敲鼓,壓過他的聲音。面對王家大街及其陽臺,這個身材矮胖、面孔肥厚發紅的國王,想讓全國的人都來見證他的不幸,可沒有人能聽得到他的聲音。

  不等劊子手準備好,助手們就把國王帶到斷頭鍘下。此時,他已被推倒在地,被強行綁在木板上。十點二十分,鍘刀落下的那一刻,路易十六發出了可怕的吼聲。路易十六的脖子很粗,被卡在凹槽之中,鍘刀落下之後,頭顱居然沒有完全與身體分開。一名助手踩到鍘刀上才使身首分離。由於身體的位置沒有擺放好,頭顱的下顎骨和枕骨都被砍壞了。

  從外包皮革的柳條筐中拎出那顆人人都想看的人頭時,夏爾.亨利差點暈過去,但他不得不像展示戰利品一樣拿給公眾看,兒子亨利替他做了這個工作,在平臺上展示了一圈。公眾一開始好像被驚呆了,隨後就在某人的帶領下高喊:「共和國萬歲!」大家終於興奮起來,整個巴黎好像都沉浸在狂歡之中。十幾個狂熱分子湧向斷頭臺,貪婪地用自己的武器或衣服去蘸國王的鮮血。他們用血胡亂塗抹,染紅自己的雙手和面孔……

  桑松被眼前的一幕驚呆了,不知如何是好。一個男子瘋狂地將國王的鮮血灑向群眾。有些人沒有運氣受到鮮血洗禮,也不知道如何表達自己的興奮,便在斷頭臺四周和革命廣場上圍成一圈,用長矛和刺刀揮舞著紅色的帽子,相互熱烈擁抱,高唱自由之歌。他們相信消滅了一個可怕的暴君。一月二十六日的《巴黎的革命》寫道:「由法律之劍所濺灑的卡佩的血,為我們清洗了一千三百年的恥辱。我們只是從二十一日星期一才真正成為共和國的公民,我們得到了被鄰國做為榜樣的權力。」

作者簡介

貝納爾.勒歇爾博尼埃(Bernard Lecherbonnier)

  .法國文學博士,巴黎第八大學教授,法語文學研究中心主任,法國視聽創作與實踐國際學校研究委員會成員,策略發展顧問。

  .長期以來研究歷史和文學,主要作品有《十九世紀文學讀本》、《二十世紀的文學》、《超現實主義和講法語的人》、《一九一八年和阿波里奈爾》、《黑人是另類法國人?》、《五月之子》、《進攻歐洲的壓力集團》、《他們為什麼要殺法國人?》、《安德列.謝迪德》、《查拉——超現實主義和國際詩人》、《電視,新的藝術》等。


目錄

譯者序
第一章 第一代桑松
第二章 桑松二世:攝政王的劊子手
第三章 子如其父:桑松三世和桑松四世
第四章 從輪刑到斷頭鍘
第五章 從大屠殺到國王之死
第六章 從監獄到斷頭台
第七章 斷頭鍘超速運行
第八章 政治訴訟:埃貝爾和丹東
第九章 七個恐怖週
第十章 督政府:大清洗
尾聲
參考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