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574,848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商品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保健 > 中醫學若干現實問題的邏輯分析
中醫學若干現實問題的邏輯分析
上一张
下一张
prev next

中醫學若干現實問題的邏輯分析

作者: 蔣明
出版社: 商務
出版日期: 2024-04-25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940.00
市场价格: RM142.99
本店售价: RM127.26
促销价: RM125.83
剩余时间: 请稍等, 正在载入中...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中醫學到底算不算科學?中醫學與哲學有着怎樣的關係?當代中醫又應如何面對與西醫的衝突與交融?

  在重審反思之中,直擊當代中醫九問。

  本書從中醫學在當代面臨的現實情況出發,運用邏輯思辨的方式,厘清脈絡,探索當代中醫學面臨的現實問題的解決出路。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蔣明


  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首席講師。入中醫門已45年,從事中醫工作今年恰屆滿40年。工作內容包括教學、臨床、研究。本科、碩士研究生皆在南京中醫藥大學完成,,其後又在日本獲得醫學(生物化學)博士學位。職業生涯裏曾發表論文、論著數十篇本。代表性的論文如〈病是事實,豈因醫有中西而不同?〉,專著如《我讀金匱》等。


目錄

緒論

嘗考世界文化發源地,在西方為意大利半島,在東方為中國。意大利吸收埃及與中央亞細亞古代文明之養素,啟發希臘、羅馬兩時代,分枝佈葉,蔭蔽全歐,移植美洲;中國則採納美索八達米亞與印度文明之灌溉,匯成東方特殊統系之泉源,波翻浪湧,沿朝鮮及我國台灣一帶泛濫於琉球、日本諸域;繪畫上亦不外此線索。故言西方繪畫者,以意大利為產母,言東方繪畫者,以中國為祖地。而中國繪畫,被養育於不同環境與特殊文化之下,其所用之工具,發展之情況等,均與西方繪畫大異其旨趣。

吾國自有繪畫以來,經先民專心一志之研求,四五千年長期間之演進,作手名家,彬彬輩出,或甲先而乙後,或星羅而棋佈,各發揮一代之光彩。雖三代以前,純為出於人類現實生活之要求,其意義在於應用,僅簡載實用繪畫之史實,不著繪畫作者之姓名。虞、夏、商、周之世,畫旗畫壁,亦多係廊廟典章,是猶華飾之用。至前漢毛延壽等,其姓名即見著於傳記,聲華漸著。魏晉以降,如顧愷之、陸探微、張僧繇、展子虔,均以能畫號稱大家,已煩屈指。迄唐代李思訓、王維出,更樹為南北二大派。是後,遞相祖述,作家如風雲湧起,誠有不可勝數之概。故述上下數千年之中國繪畫史,於敍事上簡便起見,大略可分為古代史、上世史、中世史、近世史四篇,以尋求其變遷推移之痕跡。古代史,始於有巢氏,終於秦;其為時古遠,所傳事跡,每多荒誕,史傳記載,亦殊簡略,難以徵信,即太史公所謂「薦紳先生難言之」者是也。上世史,始於漢,終於隋;蓋吾國繪畫,漢以前,殊闕清楚之面目。至漢,可徵之書史漸多,金石遺物之存留,亦遠比前代為豐富。至魏、晉、南北諸朝,如顧愷之、王廙、宗炳、王微、顏之推、謝赫、姚最諸人,均有論畫之作。而顧愷之《女史箴圖》,亦尚留存於人間,足供吾人之參考。【此畫曾著錄於《宣和畫譜》、米芾《畫史》、陳繼儒《妮古錄》、朱彝尊《曝書亭書畫跋》、《石渠寶笈》諸書。清庚子之役,由內府散出,今藏英國博物館。無論其為摹本、修繕本,均足窺見顧氏及當時畫風之大略。】雖其間畫風及技巧諸面,累有所變遷,如兩漢之雄肆樸厚,六朝之漸進精工,有隋之大見精麗。然大體均以墨線勾輪廓,次第賦以彩色,前後循一貫之統系,成亞洲大陸共通之式樣。【印度阿近他窟、吾國敦煌石室、日本法隆寺金堂等之壁畫,均係類以手法,惟無印度新壁畫之陰影法而已。】魏晉以降,吾國書學大發達,繪畫上亦開始受書法運筆之影響。至唐尤甚,大發揮畫線上抑揚頓挫之特趣,開吳道玄蘭葉描等諸新法,一變隋陳細潤之習,成正大雄渾之風格。兼以唐宋二代,禪風與詩理學之互相因緣,大促進水墨畫之發展,與山水花鳥畫之流行,使玩賞繪畫之旨趣,亦頓呈一序 / i
第一章 關於證理論問題
第 1 節 甚麼是證理論 / 2
1.1 證理論的關鍵是診斷 / 2
1.2「診斷甚麼」與「如何診斷」之別 / 3
1.3 證理論的疑問 / 5
第 2 節 「診斷甚麼」的兩大構成 / 8
2.1 盲人摸象的現狀 / 8
2.2 病規律與人規律 / 12
第 3 節 診斷學的演變 / 16
3.1 診斷的意識本「無」 / 16
3.2 初「有」的絕對肯定式 / 18
3.3 從常見處開始「有」 / 19
3.4「有」的數次進階 / 20
3.5 中醫學對不同形式「診斷甚麼」的態度 / 23
第 4 節 證問題的由來 / 31
4.1「證」術語的出現 / 31
4.2 證理論的提出及其意義 / 34
4.3 證問題產生的原因 / 36
4.4 證理論貫行現狀 / 44
第 5 節 證問題實質之一:誤解「診證」與「診病」的關係 / 47
5.1 病與病種設置 / 47
5.2 單一病與反單一性 / 49
5.3 單一病的設置 / 50
5.4 單一病的診斷意義 / 56
5.5 證理論的性質與作用 / 60
5.6 證理論的不足 / 64
5.7 病證關係 / 70
第 6 節 證問題實質之二:誤解「診證」與「診人」的關係 / 75
6.1 所謂診人 / 75
6.2 診人狀態 / 78
6.3 診人的意義 / 81
6.4 診證與診人的關係 / 83
第 7 節 對證問題的對策性建議 / 86
7.1 對策構想 / 86
7.2 關於如何診病 / 88
7.3 關於如何診人 / 90
外章 西醫化與過度依賴 / 93
外章 1:會否西醫化? / 93
外章 2:警惕過度依賴 / 97
第二章 關於臟腑問題
第 1 節 臟腑本是解剖器官的位置 / 103
第 2 節 「藏」的概念先有 / 104
第 3 節 「府」是後出的概念 / 106
第 4 節 腑是功能系統的名稱 / 109
第 5 節 「奇恒之府」出現更晚 / 111
第 6 節 臟含義的又一次嬗變 / 113
第 7 節 五臟理論的意義 / 117
7.1 歷史意義 / 117
7.2 現實意義 / 118
第 8 節 「肺肝而能語,醫師色如土」 / 120
第三章 關於中醫學與哲學的關係問題
第 1 節 哲學的診斷作用 / 127
1.1 五臟、八綱的哲學性 / 127
1.2 提供診斷思路 / 132
1.3 提供方法論 / 134
第 2 節 診斷何時需要哲學? / 138
2.1 診斷有指紋級依據時,對哲學非絕對依賴 / 139
2.2 診斷無指紋級依據時,對哲學有剛性需求 / 140
第 3 節 哲學是引進還是入侵? / 151
3.1 引進而非入侵 / 151
3.2 辨析引進與入侵的意義 / 155
第 4 節 哲學獨勝的原因 / 156
4.1 早期哲學關注的主題 / 157
4.2 早期哲學所用的方法 / 158
4.3 醫哲本為一源 / 163
第 5 節 哲學引進帶來問題 / 166
第 6 節 醫學對哲學的改造 / 170
6.1 被改造的體現 / 170
6.2 需改造的原因 / 171
6.3 改造的方式 / 172
外章 詰難與回應 / 174
第四章 關於中醫學與科學的關係問題
第 1 節 甚麼是「科學的」判斷困難 / 179
1.1 既難以從科學內涵判斷 / 179
1.2 亦難從科學外在特徵判斷 / 181
第 2 節 科學知識不必迷信 / 186
第 3 節 科學的意義 / 188
第 4 節 科學的內趨力與中醫人 / 189
第 5 節 中醫學不科學觀的漏洞 / 191
第 6 節 「不科學」因何聲在業外? / 193
6.1 20 世紀初 / 193
6.2 現今當代 / 196
外章 部分中藥方的免檢權問題 / 198
外章 1 所謂免檢權 / 198
外章 2 免檢甚麼? / 199
外章 3 學術上的理解 / 203
第五章 關於外感熱性病的問題
第 1 節 所謂外感病 / 211
第 2 節 外感病因 / 213
2.1 六淫與癘氣 / 213
2.2 癘氣內涵是六淫 / 215
2.3 病原微生物 / 217
2.4 六淫內涵分化參差,途徑不一 / 220
2.5 古今有「不能」與「不為」之異 / 226
2.6 如何判斷是否趨向進步 / 228
2.7 六淫理論的破與立 / 231
第 3 節 外感病的診斷 / 234
3.1 病因診斷不可行 / 234
3.2 臨牀表現診斷 / 235
3.3 病變過程諸要素診斷 / 236
第 4 節 熱性病 / 238
4.1 熱性是病性,不是病邪 / 238
4.2 熱性是外感病的共性 / 239
4.3 具體熱病的不同由邪決定 / 239
4.4 化熱不典型者,需慮及人因素 / 240
4.5 表寒證或只是化熱之起始 / 241
第 5 節 傷寒病與外感熱病 / 243
5.1《內經》中的傷寒 / 243
5.2《傷寒論》中的傷寒 / 245
5.3《難經》中的傷寒 / 248
第 6 節 溫病與外感熱病 / 251
6.1《內經》中的溫病與熱病 / 251
6.2《溫病學》中的溫病與熱病 / 253
6.3 對溫病學定位的疑問 / 255
 7 節 六經與衛氣營血 / 258
7.1 六經 / 258
7.2「六經鈐百病」 / 262
7.3 衛氣營血 / 263
7.4 皆與表裏有重疊交叉 / 265
7.5「為甚麼」須以「是甚麼」作前提 / 266
第六章 關於診斷方法中對醫者感官依賴的問題
第 1 節 感官之於中醫學 / 271
1.1 要求有尷尬 / 271
1.2 存在有價值 / 272
1.3 依賴有緣故 / 274
第 2 節 感到與知道 / 278
2.1 感到與知道 / 278
2.2 感到與知道的不同步性 / 279
第 3 節 感官能力 / 281
3.1 感官能力的記憶性 / 281
3.2 感官能力的自主性 / 282
3.3 感官能力的獲得 / 283
第 4 節 脈診的特殊意義 / 285
第 5 節 有限的信度 / 288
第七章 關於治療的問題
第 1 節 治甚麼 / 293
1.1 以治人為主體 / 293
1.2 治人是中醫學的最大特色與優勢 / 297
1.3 不可能存在超越具體疾病之上的治療思路 / 300
第 2 節 諸多特色 / 303
2.1 主體多為經驗 / 303
2.3 方劑與單味藥 / 310
2.4 關於異病同治 / 316
2.5 人體的自我抗病能力 / 320
2.6 抗病能力的利用 / 330
第八章 關於中醫學的定義問題
第 1 節 現狀與問題 / 349
1.1 外在特徵鎖定傳統 / 349
1.2 內涵本質只言獨特 / 354
第 2 節 建議性定義 / 357
2.1 定義 / 357
2.2 定義解釋 / 357
第九章 關於中醫學的意義問題
第 1 節 診斷環節的意義 / 368
第 2 節 治療環節的意義 / 372
2.1 西醫學的三空白 / 373
2.2 中醫學的補足情況 / 374
第 3 節 中醫學的社會意義 / 380
外章 是否安慰劑的問題 / 381
外章 1 對安慰劑的認識 / 381
外章 2 「中藥是安慰劑」觀的邏輯漏洞 / 382

新趨勢,而開吾國繪畫史上之新紀元。元代畫風,雖為中近二世過渡之橋樑,然大體尚承唐宋之餘波,仍可划入於中世。明清二代,除明初畫院中之水墨蒼勁派外,其畫風概以纖濃輕軟呈其特色,而存近體之姿致。雖其間史實風俗畫之興起,西洋畫風之輸入,足以開一時之新生面而呈其變潮;然均係局部中之小波瀾。雖然,繪畫為藝術之一種,其演進之途程,每依當時之思想政教,及特殊之環境而異其趨向。吾國四五千年來,思潮之起落,政局之更易,變化多端,其間直接間接影響於繪畫,而各呈其不同狀況者,直如形影之相隨。故亦須劃分其段落為實用化、禮教化、宗教化、文學化四時期。大概自有巢氏至陶唐以前,為實用化時期;三代至漢為禮教化時期;魏晉至五代,為宗教化時期;兩宋至清,為文學化時期:以輔本史古、上、中、近,分篇法之不足。俾注意吾國繪畫史實者,閱讀一過,即能十分明了吾國過去繪畫思潮之大概。而歷朝畫論,均為累代有識之鑒賞家,及有心得之畫家所著述。或論理法,或談流變,或評優劣,讀其文,即足以明鑒一時一代繪畫之情況與思想。故本編於敍述各代繪畫變遷外,特選當時諸畫論之重要者殿之,以便互收參證之效。

又吾國近七八年來,關於繪畫流變之著述,無慮近十種,可謂蓬勃;然多繁於古,略於近。蓋吾國自宋以還,史事盛滋,元後尤甚,其流變亦愈綜錯;每有治絲易棼之苦。與其棼也,不如簡,成一時之通弊。本編乘是次損益之便,頗注意於近代材料之較詳;故明清二代,幾佔全書之五.二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