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566,309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自然科普 > 应用科学 > 科技啟示錄,從想像到實現,一窺發明與創新偉人的思維世界:從哈里森的航海鐘到愛因斯坦的相對論!跨越學科對話,孕育創新火花
科技啟示錄,從想像到實現,一窺發明與創新偉人的思維世界:從哈里森的航海鐘到愛因斯坦的相對論!跨越學科對話,孕育創新火花
上一张
下一张
prev next

科技啟示錄,從想像到實現,一窺發明與創新偉人的思維世界:從哈里森的航海鐘到愛因斯坦的相對論!跨越學科對話,孕育創新火花

作者: 金湧
出版社: 崧燁文化
出版日期: 2024-04-17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475.00
市场价格: RM72.26
本店售价: RM64.31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一部探討科技創新和科學家貢獻的專業著作
近百位學術大師的故事,向讀者展示了創新的力量和價值

創新背後的理念、知識、能力、品格以及實施方法
從多角度分析推動社會進步和科技革新的關鍵因素
【預測未來創新領域,為讀者呈現了一幅科技全景圖】

  【理念】
  本書首先介紹了創新的理念,包括「創新」作為社會發展驅動力的重要性,以及創新在持續社會發展中的必要性。透過對技術進步可能引起的社會危機、社會價值對創新的影響、以及近代科學觀變革的探討,本書提出了對創新深層次的理解和思考。

  【知識】
  書中深入探討了創新的知識基礎,強調原始創新根植於基礎科學研究的重要性。透過分析基礎科學研究如何推動創新、原始創新與破壞式技術的關係、學術交流的重要作用,以及在物理學和化學中未知領域和迫切需要突破的創新領域。知識的獲取路徑,包括繼承前人知識、科普教育與偽科學的辨析、教育新理念與新模式的探討,以及資訊時代知識累積的特徵。透過創新人才的立體知識體系和世界著名創新機構的知識背景分析,本書展現了創新與知識深度的關聯。

  【能力】
  在探討創新能力的部分,本書提出了創造力研究的P4要素:創造者的人格特質、創造歷程、創造產品的分析、以及社會環境和國家政策對創新的推動。此外,對人才培育作為創新的百年大計的重要性進行了深入討論,強調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培養匠人精神,以及在繼承、競爭、合作中成長的重要性。本書從想像力、聯想力、觀察力、思辨力等多個角度探討了創新所需的關鍵能力。透過生動的例子和故事,如地球周長的測定、特異材料的製備、以及對微小機率現象的觀察等,向讀者展示了如何透過提升這些能力來促進創新。

  【品格】
  在品格這部分,本書強調了創新人才養成的環境因素和創新精神的核心品德。透過分析困苦艱辛如何激勵成才、品德如何影響科學成就、以及創新精神與智慧的關聯。本書更列舉多位科學家的真實故事,指出了品格在創新過程中的核心地位。

  【方法與願景】
  書中探討了創新的方法,包括腦力激盪法、5「W」2「H」分析法、TRIZ法等,提供了具體的創新工具和方法。在願景部分,本書對未來的創新重點領域進行了暢想,展望了科技創新能力在國際競爭中的主要展現,以及美國創新策略的變化。

本書特色

  本書深入揭示創新的理念、知識、能力、品格及方法。透過精選的大師軼事和歷史案例,探討了科技進步背後的動力和創新精神的本質。從基礎科學的重要性到創新人才的培養,再到創造力的多角度分析,本書為讀者提供了一個關於推動社會發展和技術革新的全面視角,是科技愛好者和專業人士的寶貴資源和靈感來源。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金湧


  清華大學化學工程系教授。專業方向為化學反應工程、生態工業工程,近年來熱心科學普及工作。曾榮獲美國化學工程師協會(AIChE)講座教授獎等榮譽。


目錄

序一
序二
序三
總綱
導讀
1引言 INTRODUCTION
2理念 IDEA
2.1 創新是社會永恆發展的驅動力
2.2 創新發展是社會持續發展的必經之路
2.3 原始創新根植於基礎科學研究
2.4 創造能力研究的P4要素
2.5 人才培育是創新的百年大計
3知識 KNOWLEDGE
3.1 知識的獲取路徑
3.2 創新人才的立體知識的4個維度
3.3 世界著名創新機構「知識背景」的四個象限
4能力 ABILITY
4.1 想像力
4.2 聯想力
4.3 觀察力
4.4 思辨力
4.5 行動力
4.6 內驅力
5品格 QUALITY
5.1 創新人才養成的環境因素
5.2 品德是創新精神的核心
5.3 創新精神離不開智慧
6方法 METHOD
6.1 概述
6.2 腦力激盪法
6.3 腦力激盪法
6.4 5「W」2「H」分析法
6.5 TRIZ法
7願景 VISION
7.1 科技創新能力是國際競爭的主要展現
7.2 美國創新策略的三次變化
7.3 對未來創新的重點領域的暢想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