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505,013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文社科 > 哲学 > 情感與理性之間 :五四啟蒙個案的跨文化省思
情感與理性之間 :五四啟蒙個案的跨文化省思
上一张
下一张
prev next

情感與理性之間 :五四啟蒙個案的跨文化省思

作者: 丘庭傑
出版社: 商務
出版日期: 2024-03-05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760.00
市场价格: RM115.61
本店售价: RM102.89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情感」與「理性」孰輕孰重,自啟蒙運動以來這個問題就一直縈繞在各種思想家的心中。而在中國現代史中,「五四新文化運動」「科玄論戰」等等啟蒙論爭層出不窮,當時的知識分子又是如何看待這一問題的呢?魯迅在科玄論戰中似乎保持沉默,實則一再間接回應,他對科學與人生觀問題有何見解?陳獨秀在五四前後宗教問題上多次改變立場,先說要破壞一切宗教與偶像,後來又公開認錯,承認耶穌精神之偉大,最後選擇相信唯物史觀與科學威權,在他尋覓「新信仰」的道路上,宗教與情感如何參與其中?蔡元培的以美育代宗教說為人熟知,其學習歷程卻容易被遺忘,其中包括妖怪學、宗哲同源說等,他是如何由宗教啟蒙走向美育啟蒙?本書以情感與理性之間為題,以個案方式揭示魯迅、陳獨秀、蔡元培三位五四宗師在不同時段接觸的域外思潮,揭示五四思想背後的不同啟蒙路徑,從而對於他們的文化選擇有更深入和全面的理解。

名人推薦

  五四研究已超過一甲子,幾近百年的歷史,如墨守成規,僅反覆爬梳人人熟悉的材料,必然無法超出前人成就。庭傑勇於挑戰主流論述,開拓新領域,以此專書踏出學術生涯的第一大步,值得學界期待。——彭小妍(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所研究員)

  題目中的「省思」,指向本書的學術發現——魯迅、陳獨秀、蔡元培三人的個案,展現了五四啟蒙並非只有科學理性啟蒙的一面,同時亦有反啟蒙的一面。反啟蒙思潮從西方進入東亞,形成了五四文人在理性和情感之間的擺盪。本書的學術價值,一方面在其重新詮釋魯迅、陳獨秀和蔡元培三人對情感和理性的接受和轉化,勾勒出一個有關啟蒙思辯乃至五四思想主體生成的新圖景;另一方面亦在其對三人個別的思想嬗變歷程提出了新的觀點,回應了學界現存的研究。——何杏楓(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教授)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丘庭傑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哲學博士,現於同系擔任講師。研究興趣包括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及文化、跨文化研究、魯迅研究、香港文學等。發表多篇學術論文於《漢學研究》《臺大文史哲學報》《成大中文學報》《東亞觀念史集刊》等學術期刊。


目錄

i 序一
vii 序二
001 導論

第一章 反啟蒙與文藝:魯迅留學時期的非理性思想
035 一、〈人之歷史〉與海克爾《宇宙之謎》
040 二、探索非理性:〈科學史教篇〉與〈文化偏至論〉
047 三、神思與心聲:〈摩羅詩力說〉與〈破惡聲論〉
054 四、回應科玄論戰:〈祝福〉與《苦悶的象徵》
063 五、結語

第二章 以科學代宗教:陳獨秀與海克爾的「一元宗教」
069 一、「科學」觀念與替代宗教
073 二、海克爾一元學說的傳入
075 三、陳獨秀〈科學與基督教〉的文化選擇
084 四、一元論:從機械唯物論到歷史唯物論
088 五、結語

第三章 情感與「新信仰」:陳獨秀與孔德思想對讀
095 一、孔德及其學說
100 二、陳獨秀的「新信仰」
106 三、情理之整合
108 四、唯物史觀與科學威權
121 五、情感內核
123 六、結語

第四章 真怪可存:蔡元培對井上圓了學說的接受
130 一、井上圓了與明治時期的宗教處境
136 二、蔡元培1900 年的「始悟」背景
141 三、〈哲學總論〉:情感與智力的宗教
147 四、「迷信盡去,真怪可存」的《妖怪學講義錄》
157 五、從「真怪」到美育實施
161 六、結語

第五章 從宗哲同源開始:蔡元培譯科培爾《哲學要領》
168 一、《哲學要領》與神祕主義
172 二、謝林、神祕學與宗哲同源
177 三、宗教者,無意識之哲學
181 四、神祕主義、象徵主義、人生哲學
189 五、天才與文藝
193 六、結語

第六章 翻譯「非理性」:蔡元培譯泡爾生《倫理學原理》
200 一、《倫理學原理》與情志論
208 二、以「美」為「善」
214 三、道德與宗教
221 四、面向科學
226 五、結語
232 總結
239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