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583,363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文社科 > 歷史 > 拜別唐山:在馬來半島異域重生
拜別唐山:在馬來半島異域重生
上一张
下一张
prev next

拜別唐山:在馬來半島異域重生

作者: 白偉權
出版社: 一八四一出版
出版日期: 2024-01-24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420.00
市场价格: RM63.89
本店售价: RM56.86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您可能也会喜欢下列商品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誰的歷史?誰能想像?誰可書寫?
  地廣人稀、物產豐富,爭相移居之地
  為我們揭開海外華人在南洋的真實面目
 
  歐洲人稱之為東印度,中國人稱之為 「南洋」,當地南島民族稱之為Nusantara
  無論是南洋、東印度,都是站在他者的角度命名,充滿他者的想像以及主導意識
  二戰之前的歷史長河,這塊區域的名字都非憑空產生,而是反映某種歷史現實
 
  南洋是中國人出洋的最大目的地,是一片處處充滿通商機會的大型貿易場
  旅居於此的西方殖民者、傳教士,阿拉伯、印度、歐美等地的商人和移民
  族群雜處,眾聲喧嘩,為冒險者提供了無限的可能
 
  相對原鄉中國單一的社會,南洋則如同一個縮小版的世界
  同一條街上有觀音廟、象頭神神龕、甲必丹吉靈回教堂、聖公會教堂
  「南洋華人」在日常生活中吸納其他文化,而有別於「原鄉華人」
 
  《拜別唐山:在馬來半島異域重生》,呈現南洋的華人生活
  回到歷史現場,聚焦於19世紀中葉至20世紀初的拿律
  以該時空拿律的人、事、物為核心往外延伸,開展引人入勝的小故事
  體現了華人族群之間、其他民族之間、國家之間、經濟環境之間的互動關係
  他們都是拜別唐山離鄉背井在馬來半島這片異域上重生的華人
 
好評推薦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名譽教授,陳國川
  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系副教授,黃賢強
  大馬資深文史田野工作者,李永球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白偉權
 
  出生於新加坡,馬來西亞華裔,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博士,在台期間曾任中國地理學會秘書、國家教育研究院學術名詞審譯委員會編輯委員、東吳大學兼任助理教授,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博士後研究員。
 
  現為馬來西亞新紀元大學學院中國語言文學系助理教授兼東南亞學系主任、馬來西亞董教總統一課程委員會地理科學科顧問、《當今大馬》專欄作者。研究旨趣包括馬來西亞區域地理、歷史地理、華人研究、地名學。
 
  著有《柔佛新山華人社會的變遷與整合:1855-1942》(2015)、《赤道線的南洋密碼:台灣@馬來半島的跨域文化田野踏查誌》(2022),主編《新山華族歷史文物館年刊》(2018-2021)。 《拜別唐山:在馬來半島異域重生》。


目錄

「新南洋史」系列出版說明
 
推薦序/陳國川
推薦序/黃賢強
推薦序/李永球
 
導論:東南亞之前的南洋世界
 
第一部:這才是華人社會日常
(一) 我們的故事──我們是苦力豬仔的後代嗎
(二) 因為忠義所以賣命?被過度想像的會黨歷史
(三) 拿律礦工一頓飯所連結出的地理關係
(四) 拿律礦工吞雲吐霧間所促成的邊區開發
(五) 疫情即生活:十九世紀的華人、礦工、腳氣病
(六) 十九世紀遊走於中國及馬來海域的雙國籍華人
 
第二部:異域重生:拿律演義
(七) 尋找消失的拿律舊礦區
(八) 看得見的拿律女性:米字旗升起前夕的一場婦女營救行動
(九) 威震南邦:拿律戰爭與本地錫克人的紮根
(十) 被遺忘的邦咯副約
(十一) 怡保大鐘樓與拿督沙谷廣場的超時空咒怨
(十二) 陳秀連的跨域事蹟與拿律在歷史上的地理意義
 
第三部:拜別唐山的華人們
(十三) 前殖民時期的拿律礦主:從嶺南廟塚的同治古墓談起
(十四) 隱藏在拿律錫礦產業鏈中的檳城福建商人
(十五) 鳳山寺碑記:石頭上的社會關係圖
(十六) 檳城大伯公街福德祠裡的拿律大佬
(十七) 怡保街路牌上的華人礦家溯源
(十八) 拿律海山大哥與香港大學中文學院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