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583,355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文社科 > 傳記/自傳 > 自己的歷史課:嚴耕望的治史三書
自己的歷史課:嚴耕望的治史三書
上一张
自己的歷史課:嚴耕望的治史三書
下一张
prev next

自己的歷史課:嚴耕望的治史三書

作者: 嚴耕望
出版社: 臺灣商務
出版日期: 2018-10-05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430.00
市场价格: RM65.42
本店售价: RM58.22
促销价: RM54.95
剩余时间: 请稍等, 正在载入中...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當代前輩學人晚年著述,往往寄寓心曲,有一「我」字存乎筆端。
  余撰此書,只為讀史治史者提供一磚一瓦之用。
  --嚴耕望


  嚴耕望(1916~1996),歷史學家,專治中國中古政治制度和歷史地理。在二十世紀中國中古史領域中,繼呂思勉、陳垣和陳寅恪等大師之後,臺灣無疑是由嚴耕望領軍,接續前人之大業。余英時稱其集錢穆、陳寅恪、陳垣、呂思勉四大家之長於一身,並讚譽嚴耕望為「中國史學界的樸實楷模」。

  ★最佳史學入門書
  《治史三書》含括先生所作之《治史經驗談》、《治史答問》及《錢穆賓四先生與我》,這三本書總結了嚴耕望一生從師問學的歷程與研治史學的方法,是治史者重要的入門書。本書內容涉及歷史學研究的基本方法、具體規律、論題選擇、論著標準、論文體式、引用材料與注釋方式、論文撰寫與改訂,以及努力途徑與生活修養等諸多問題,語言質樸流暢,淺顯易懂,力求實用。

  ★工作隨時努力,生活隨遇而安。
  書中更可見其淡泊自甘、寂寞自守的傳統學人風範,在物慾橫流的時代,自甘邊緣,安貧樂道,從學術中尋求自足,非內心極度強大者絕難做到。
 
  ★歷久彌新的史學價值
  嚴耕望先生未留下自傳,但本書談及作者求學治史之歷程,可謂先生之學術自傳。在《治史三書》中,記述先生長達六十年的治史過程,史界的變遷以及與當代史家的互動紀錄,亦為重要的現代史料。還有先生對百餘部史料的點評更是後人重要的珍寶。凡此種種都讓《治史三書》不但未隨潮流隱沒,更添歷久彌新的史學價值。

  ★嚴耕望先生治史格言
  ● 看人人所能看得到的書,說人人所未說過的話。
  ●  盡量少說否定話。
  ● 工作隨時努力,生活隨遇而安。
  ●  要「專精」,也要相當「博通」。
  ●  要看書,不要只抱個題目去翻材料。
  ● 引用史料要將上下文看清楚,不要斷章取義。
  ● 儘可能引用原始或接近原始史料,少用後期改編過的史料。
  ●「無孔不入」、「有縫必彌」。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嚴耕望(1916~1996)


  安徽省桐城縣人。
  
  國立武漢大學歷史系畢業。歷任齊魯大學國學研究所助理員,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研究員,香港中文大學中國史教授,中國文化研究所高級研究員,美國哈佛大學訪問學人,耶魯大學訪問教授,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特約講座,東吳大學特約講座,新亞研究所教授等職。1970年當選中央研究院院士。1996年於台北忠孝醫院逝世,享年八十歲。余英時先生在悼念文章中稱他為「中國史學界的樸實楷模」。

  著有:《秦漢地方行政制度》、《魏晉南北朝地方行政制度》、《兩漢太守刺史表》、《唐僕尚丞郎表》、《唐史研究叢稿》、《唐代交通圖考》、《治史經驗談》、《治史答問》、《錢穆賓四先生與我》、《嚴耕望史學論文選集》等書及學術論文百餘篇。

 


目錄

卷一  治史經驗談
序 言
壹 原則性的基本方法
貳 幾條具體規律
參 論題選擇 
肆 論著標準
伍 論文體式 
陸 引用材料與注釋方式
柒 論文撰寫與改訂
捌 努力途徑與工作要訣
玖 生活、修養與治學之關係
校後記
 
卷二  治史答問
序言一
序言二
我研究歷史的興趣是怎樣引發的
我在中學大學讀書時代的課外閱讀
我對於政治制度史的興趣是怎樣引發的
我對於歷史地理的興趣是怎樣引發的
我的研究重心何以放在唐代
我對於上古史與考古學的興趣
宋史是青年可大展拳腳的園地
我對於唐詩史料的利用
我今後的撰述計畫
研究歷史不要從哲學入手
研究中國史不必要從中文入手
社會科學理論只是歷史研究的輔助工具,不能以運用理論為主導方法
「無孔不入」、「有縫必彌」
目錄學與校勘學
年齡與撰述
前進與落伍
史學二陳
通貫的斷代史學——呂思勉
翻譯工作的重要性
我購藏書刊的原則
我對中國通史講授的幾點意見
附錄一 嚴耕望先生訪問記 黃寬重
附錄二 唐代交通圖考序言
附錄三 著者其他論著目錄
 
卷三  錢穆賓四先生與我
序言
上篇 錢穆賓四先生行誼述略
下篇 從師問學六十年
附錄一 我與兩位王校長
附錄二 我對傅斯年孟真先生的感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