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575,266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文社科 > 歷史 > 未完的五四:歷史現場和思想對話
未完的五四:歷史現場和思想對話
上一张
下一张
prev next

未完的五四:歷史現場和思想對話

作者: 陳平原
出版社: 香港中文大學
出版日期: 2023-04-01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760.00
市场价格: RM115.61
本店售价: RM102.89
促销价: RM101.74
剩余时间: 请稍等, 正在载入中...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他們是在大霧彌天、身處邊緣的狀態下,
  以赤手空拳來肉搏這無物之陣。」
  站在五四的延長線上,找自己時代命題的答案
  「我不希望原本生氣淋漓的五四,
  最終被簡化成一句激動人心、簡明扼要的口號。」
  整個二十世紀,都是五四的時代。

  人類歷史上有過許多「關鍵時刻」,其巨大的輻射力量,對後世產生了決定性影響。例如法國大革命之於法國人,五四之於中國人。二十世紀中國,就思想文化而言,最值得與其進行持續認真對話的,還是五四。甚至可以說,回顧上下一千年的中國史,最有創造力的思想文化運動,非五四莫屬。

  北京大學博雅講席教授陳平原將近二十五年有關五四的經典文章,結集成這本頗具論戰性質的文集。作為近代中國思想最勃發的時期,五四在他筆下不再是鐵板一塊,而是充滿動態感與複雜性,可敬、可愛、可嘆、可惜。除了帶領我們觸摸豐富鮮活的歷史現場,他特別強調五四作為「思想的磨刀石」的作用:讓五四一代人的思想砥礪當代人的思考。

  「歷史的五四」泥沙俱下、眾聲喧嘩、生氣淋漓,「思想的五四」豐富多樣、生機勃勃、意猶未盡,這正是五四持續迷人的所在。

  那時的新文化人,幾乎把每個有趣的話題都提出來了,
  但每個問題都沒說透,遍地開花,卻很難結果。
  必須等後來者追上來,在遍地野花中選擇一朵,摘下來,
  插在頭上,再繼續往前走。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陳平原


  北京大學博雅講席教授(2008 至2012 年任北大中文系主任)、「長江學者」特聘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中國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先後出版《中國小說敘事模式的轉變》、《千古文人俠客夢》、《中國現代學術之建立》、《中國散文小說史》、《觸摸歷史與進入五四》、《作為學科的文學史》、《「新文化」的崛起與流播》、《作為一種思想操練的五四》等著作三十餘種。


目錄

序言 /ix
初版序言 /xv
作為一種
思想操練的五四
人類歷史上,有過許多「關鍵時刻」,其巨大的輻射力量,對後世產生了決定性影響。不管你喜不喜歡,你都必須認真面對,這樣,才能在沉思與對話中,獲得前進的方向感與原動力。對於二十世紀中國思想文化進程來說,「五四」便扮演了這樣的重要角色。
為何不斷與五四對話 /2
走不出的「五四」? /16
作為一種思想操練的「五四」 /28
多元並存
的五四時代
我喜歡用三個詞來描述「五四」的風采。
第一是「泥沙俱下」,第二是「眾聲喧嘩」,第三是「生氣淋漓」。
每一種力量都很活躍,都有生存空間,都得到了很好的展現,這樣的機遇,真是千載難逢。
危機時刻的閱讀、思考與表述—紀念五四運動一百周年 /42
新文化運動中「偏師」的作用及價值——
以林琴南、劉師培、張競生為例 /69
直面核心文本——《五四讀本》前言 /84
兩代人的
合力
晚清與五四,這兩代人在政治理念、人格理想、知識類型以及審美趣味方面雖有很大差異,但基本上是走在同一條大路上,且不知不覺中「合力」做成了一件大事,那就是古典中國向現代中國的轉型。
「新文化」如何「運動」——關於「兩代人的合力」/94
何為/ 何謂「成功」的文化斷裂——重新審讀五四新文化運動 /121
互相包孕的「五四」與「新文化」 /132
五四的
闡釋和傳播史
一百年間,「五四」從未被真正冷落過,更不要說遺忘了。
我們不斷地賦予它各種意義,那些汗牛充棟的言說,
有些是深刻挖掘,有些是老調重彈,也有些是過度闡釋。
波詭雲譎的追憶、闡釋與重構——解讀「五四」言說史 /140
「少年意氣」與「家國情懷」——北大學生之「五四記憶」 /162
兼及「思想」、「文采」與「行動」 /201
我的
五四之路
三個關鍵詞(KEYWORD)——
「關鍵時刻」、「觸摸歷史」、「思維操練」——
是我從事五四研究的基點,既是立場,也是方法。
從「觸摸歷史」到「思想操練」—我看五四及五四研究 /206
我的「五四」百年 /214
附錄
與五四對話
——答《光華雜誌》張靜茹問 /222
年長一輩應為後來者搭建舞台
——答新華社記者任沁沁問 /229
新文化運動是一個播種的時代
——答《鳳凰週刊》記者徐偉問 /234
整個二十世紀都是五四的時代
——答《東方歷史評論》許知遠、莊秋水問/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