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583,363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商品分类

当前位置: 首页 > 简体书 > 寓意的邏輯:愛倫·坡小說研究
寓意的邏輯:愛倫·坡小說研究
上一张
下一张
prev next

寓意的邏輯:愛倫·坡小說研究

作者: 于雷
出版社: 北京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2-10-01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468.00
市场价格: RM84.13
本店售价: RM74.88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本書以敏銳的學術眼光捕捉到常為愛倫坡小說研究者忽略的語義邏輯問題,在確定了坡的小說邏輯詩學這一基本框架之後,分別圍繞“文學與控制論”、“視差與表層閱讀”、“文類能量與進化”、“語言遊戲與語義增殖”、“新媒介與秘密寫作”、“文學與儀式”以及“雙重束縛與替身結構”等七個層面對坡的小說加以重新闡釋,凸顯其寓意賴以發生的邏輯機制。

它著重回答以下幾個問題:控制論的穩態與回饋機制如何與文學敘述進程的認知操控產生內在契合?基於“視差”所引發的認知進程如何服務於閱讀闡釋學?文類進化過程中的話語“外爆”和“內爆”如何成為推動文類基因發生突變的能量?文學作品中的遊戲話語如何轉化為敘事學模型?文學秘密寫作如何對新媒介的發展作出不乏想像力的技術詩學回應?文學如何呈現人類學的儀式性關注且受到那一關注的反向詩學影響?“雙重束縛理論”如何從精神分裂研究領域映射“替身文學”的審美發生機制,與此同時又是如何憑籍巴赫金式的鏡像對話關係服務於顯性情節發展與隱性敘事進程之間的辯證統一?

作者圍繞上述問題作出的回答為小說文類演化的學術探索提供了起點位置的回溯,具有學術原型價值。


作者介紹

于雷

北京外國語大學外國文學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北外“中青年 人才支持計畫”學術帶頭人,王佐良外國文學高等研究院特聘研究員,哈佛大學富布賴特研究學者;主持 社科基金專案兩項,出版學術著作兩部,在學術刊物發表代表作30餘篇;目前研究領域為19世紀美國文學、文類演進與媒介技術關係史。


目錄

導論 …………………………………………………………… 1

第一章 坡的小說詩學 :三個邏輯之爭 ……………………… 12
第一節 主題與效果之爭 ………………………………… 13
第二節 邏輯與直覺之爭 ………………………………… 18
第三節  “名”與“物”之爭 ………………………………… 21
第四節 建構坡的詩學 “突現論 ”………………………… 26

第二章 文學與控制論 :基於坡的小說考察 ………………… 29
第一節 從控制論到小說批評 …………………………… 30
第二節 詩性直覺與 “自我修正 ”………………………… 35
第三節  “神的建構 ”與“反饋回路 ”……………………… 38
第四節 情節偏離與 “逆向回饋 ”………………………… 44
第五節 “順向回饋 ”的詩學啟示 ………………………… 49
第六節 “自創生 ”與“元文學故事 ”……………………… 53

第三章 視差與表層閱讀 :從坡到齊澤克 …………………… 59
第一節 “視差罅隙 ”的表層邏輯 ………………………… 60
第二節 文學文化的 “表層轉向 ”…………………………………… 63
第三節 “表層 ”與“深層 ”的辯證關聯 ……………………………… 67
第四節 表層閱讀的學理依據 ……………………………………… 72
第五節 表層閱讀的批評實踐 ……………………………………… 75

第四章 厄舍屋的倒塌 :坡與 “德國風 ”………………………………… 83
第一節 “德國風 ”:走向內爆的文類演進 …………………………… 84
第二節 《瘋癲之約》:從言語行為到擬像先置 ……………………… 89
第三節 文類能量 :戲仿與內爆 ……………………………………… 94
第四節 文類進化與電子媒介 ……………………………………… 98

第五章 “遊戲之外的事物 ”:坡與遊戲 ……………………………… 108
第一節 博弈遊戲的敘事學模型 …………………………………… 109
第二節 “梅伊策爾的自動象棋機 ”………………………………… 113
第三節 遊戲規則與 “語言遊戲 ”…………………………………… 116

第六章 催眠 ·電報 ·秘密寫作 :坡與新媒介 ……………………… 123
第一節 作為詩學的催眠 …………………………………………… 125
第二節 電報通信與秘密寫作 ……………………………………… 135
第三節 新媒介、資訊理論與文化焦慮 ……………………………… 142

第七章 “紅死魔 ”、化裝舞會與文學儀式 …………………………… 148
第一節 化裝舞會與儀式理論 ……………………………………… 149
第二節 《紅死魔化裝舞會》批評的儀式缺位 ……………………… 155
第三節 《紅死魔化裝舞會》的儀式屬性 …………………………… 165
第四節 從“化裝舞會大賽 ”到“倫敦塔 ”…………………………… 171

第八章 “雙重束縛理論 ”與坡的替身小說 …………………………… 176
第一節 替身邏輯 :從“雙重束縛 ”到藝術創造 …………………… 177
第二節 人物替身 :從精神分裂到詩學隱喻 ……………………… 180
第三節 隱性進程 :從人物替身到結構替身 ……………………… 188

結語 …………………………………………………………………… 200
參考文獻 ………………………………………………………………… 208
附錄一 各章英文摘要 (EnglishChapterAbstracts) ……………… 226
附錄二 鮑勃 ·狄倫、儀式性與口頭文學
———也談坡與狄倫 …………………………………………… 233
附錄三 當代 愛倫 ·坡研究的 “視覺維度 ”
———兼評《坡與視覺藝術》…………………………………… 256
附錄四 世界文學中的 “替身 ”現象 …………………………………… 268
後記 …………………………………………………………………… 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