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656,295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商品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简体书 > 計量學基礎(第3版)
計量學基礎(第3版)
上一张
下一张
prev next

計量學基礎(第3版)

作者: 郭天太(主編)
出版社: 機械工業出版社
ISBN: 9787111697787
出版日期: 2022-01-01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299.00
市场价格: RM53.75
本店售价: RM47.84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本書系統介紹了有關計量學方面的基礎知識,以及 單位制(SI)的最新進展。其主要內容包括:概論(包括計量學研究的意義、計量體系的形成與發展, 計量體系的形成與發展),量和單位,計量法規與法制管理,計量技術機構品質管制體系的建立與運行,測量資料處理,計量檢定、校準和檢測,計量標準的建立、考核及使用,比對、測量審核和期間核查,物理計量(包括幾何量計量、溫度計量、力學計量、電磁學計量、光學計量、聲學計量、電子學計量、時間頻率計量和電離輻射計量),化學計量,計量新領域。各章均附有思考題與習題可供選用。
 
本書可作為高等院校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的教材,也可作為資訊類、管理類和其他相關專業的教材,同時也可供新進入計量測試、質檢、標準行業的科技人員使用。


作者介紹


目錄

第3版前言
第2版前言
第1版前言
第一章概論1
第一節計量學研究的意義1
一、社會發展對計量的需求1
二、有關計量、測量、測試的概念1
三、計量學2
四、計量學主要研究的內容2
五、計量學研究的新領域——產業計量3
第二節計量體系的形成與發展4
一、計量體系的形成4
二、計量在的發展5
第三節 計量體系的形成與發展8
一、 計量體系的形成8
二、 計量體系及組織機構9
三、校準和測量證書的互認協議(MRA)12
四、 計量體系的 進展13
思考題與習題15

第二章量和單位16
第一節量和量值16
一、量16
二、量值17
第二節量制和量綱18
一、量制18
二、量綱19
第三節測量單位和單位制20
一、測量單位20
二、單位制22
三、 單位制22
第四節 單位制基本單位簡介27
一、長度單位——米(m)27
二、品質單位——千克(kg)28
三、時間單位——秒(s)29
四、電流單位——安培(A)29
五、熱力學溫度單位——開爾文(K)30
六、物質的量的單位——摩爾(mol)31
七、發光強度單位——坎德拉(cd)31
第五節法定計量單位32
一、法定計量單位的構成32
二、法定計量單位的特點33
三、法定計量單位和詞頭的使用33
四、法定計量單位的適用範圍34
思考題與習題35

第三章計量法規與法制管理36
第一節的計量法規體系及法制管理36
一、的計量法規體系36
二、的計量監督管理體制38
三、法定計量檢定機構的監督管理40
四、產品品質檢驗機構的計量認證41
五、計量檢定的法制管理42
六、測量標準的建立及法制管理44
七、計量器具產品的法制管理46
第二節商品量的計量監督管理49
一、零售商品稱重計量監督管理49
二、定量包裝商品計量監督管理50
第三節計量技術法規52
一、計量技術法規的發展和現狀53
二、計量技術法規的分類53
三、計量技術法規的應用55
第四節 計量技術檔56
一、OIML 建議和 檔56
二、採用 建議和 檔的原則57
思考題與習題59

第四章計量技術機構品質管制體系的建立與運行60
第一節計量技術機構品質管制體系的建立60
一、計量技術機構的基本要求60
二、對計量技術機構檢定、校準、
檢測工作公正性的要求61
三、品質管制體系文件的建立61
四、資源的配備和管理62
第二節計量技術機構品質管制體系的運行63
一、計量標準、測量設備量值溯源實施63
二、檢定、校準、檢測的運行63
三、內部審核和預防措施的制定和實施66
四、管理體系的持續改進66
思考題與習題67

第五章測量資料處理68
第一節測量誤差的處理68
一、測量誤差的基本概念68
二、測量誤差的處理原則70
三、計量器具誤差的表示與評定77
第二節測量不確定度的評定與表示80
一、測量不確定度的基本概念和分類80
二、統計技術的應用82
三、評定不確定度的一般步驟84
四、測量不確定度的評定方法與表示85
五、用蒙特卡洛法評定測量不確定度91
第三節測量結果的處理和報告92
一、有效位元數及數位修約規則92
二、測量結果的表示和報告92
思考題與習題95

第六章計量檢定、校準和檢測97
第一節檢定、校準和檢測概述97
一、檢定97
二、校準98
三、檢測98
四、檢定、校準與檢測的區別與聯繫98
第二節計量檢定、校準、檢測的實施99
一、計量器具檢定的種類99
二、計量檢定、校準、檢測工作的實施99
第三節檢定證書、校準證書和檢測報告100
一、證書、報告的類型100
二、證書、報告的管理101
三、計量檢定印、證101
第四節計量檢定和校準實例101
一、計量檢定實例101
二、計量校準實例103
思考題與習題105

第七章計量標準的建立、考核及使用106
第一節計量基準與計量標準106
一、計量基準106
二、計量標準107
三、標準物質109
第二節計量標準的建立110
一、建立計量標準的依據和條件110
二、建立計量標準的準備工作110
三、計量標準的命名規則111
第三節計量標準的考核113
一、計量標準的考核要求及有關技術問題113
二、計量標準的考核程式和考評方法118
第四節計量標準的使用121
一、計量標準的使用要求121
二、計量標準的保存和維護122
三、計量標準器或主要配套設備的更換122
四、計量標準的封存、撤銷、恢復使用123
五、計量標準的技術監督123
思考題與習題124

第八章比對、測量審核和期間核查125
第一節比對125
一、比對的概念及作用125
二、比對的實施125
三、比對結果的評價131
四、比對結果舉例132
第二節測量審核132
一、測量審核的概念及作用132
二、測量審核的實施132
第三節期間核查134
一、期間核查的概念及作用134
二、期間核查的實施135
三、核查結果處理和標準保存137
思考題與習題138

第九章物理計量(一)139
第一節幾何量計量139
一、幾何量計量的基本概念139
二、幾何量計量的基準原理140
三、幾何量計量的傳遞和溯源142
第二節溫度計量148
一、溫度計量的基本概念148
二、 溫標的規定151
三、溫度計量的基準原理152
四、溫度計量的傳遞和溯源155
五、溫度計量的發展157
第三節力學計量159
一、力學計量的基本概念159
二、力學計量的基準原理161
三、力學計量的傳遞和溯源163
第四節電磁學計量164
一、電磁學計量的基本概念164
二、電磁學計量單位的複現和實物計量基準165
三、電磁學計量的傳遞和溯源170
思考題與習題176

第十章物理計量(二)177
第一節光學計量177
一、光學計量的基本概念177
二、光學量計量基準181
三、光學量的傳遞與溯源182
第二節聲學計量187
一、聲學計量的基本概念187
二、空氣聲計量188
三、超聲計量191
四、水聲計量192
第三節電子學計量194
一、電子學計量的基本概念194
二、電子學計量標準195
三、電子學計量的量值傳遞200
四、電子學計量動態202
第四節時間頻率計量203
一、時間頻率計量的基本概念204
二、時間頻率基準205
三、時間頻率計量技術208
四、時間頻率量值的傳遞211
五、時間頻率計量的發展214
第五節電離輻射計量219
一、電離輻射計量的基本概念219
二、電離輻射量計量技術222
三、電離輻射量的量值傳遞227
思考題與習題228

第十一章化學計量229
第一節化學計量及其任務229
一、化學計量的基本概念229
二、化學計量的特點與任務230
第二節化學計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30
一、物理化學計量230
二、分析化學計量231
第三節化學計量的傳遞與溯源236
一、化學測量儀器的檢定與校準方法236
二、物理化學計量儀器的檢定與校準236
三、分析化學計量儀器的檢定與校準238
第四節化學計量的發展239
一、新測量方法與技術239
二、化學計量面臨的挑戰和任務240
思考題與習題241

第十二章計量新領域243
第一節能源計量技術243
一、能源計量的定義243
二、能源計量的意義244
三、能源計量單位244
四、能源計量器具246
五、新能源發展中的計量問題246
第二節食品及藥品安全計量247
一、食品計量248
二、藥品安全計量250
思考題與習題252

附錄部分相關計量法律法規目錄253
參考文獻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