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653,045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心理励志 > 心理咨商/治疗 > 找到歸屬心靈練習本:心寄何處,情歸何方
找到歸屬心靈練習本:心寄何處,情歸何方
上一张
找到歸屬心靈練習本:心寄何處,情歸何方
下一张
prev next

找到歸屬心靈練習本:心寄何處,情歸何方

作者: 黃慧娟
出版社: 太雅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6-06-01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280.00
市场价格: RM42.60
本店售价: RM37.91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每個人都在找一份寄託、找一份歸屬。

  歸屬,其實發生在我們生命中的每一階段,
  幼兒的安撫玩具、小時候的玩伴、上學後的死黨、可以促膝交談的密友等等,
  都是某種形式的歸屬關係。
  直到我們找到了生命中那獨特而深刻的完全歸屬,能讓漂泊的心定了錨。
  如果你一直處於單身,或因離婚、喪偶而單身,
  是否渴望找到一個歸屬?
  期盼透過另一個人來求得圓滿,得著活力與安定感。

  本書告訴你,所渴望的這些,早已存在自己的身上,等你將它經營出來。
  透過書中練習題,幫你找回被隱藏的特質、逐漸失去的真實自我、很久不見的活力,
  先將自己整全好,自己的狀態平衡、安定了,
  最終,你可以以不同形式得到歸屬,婚姻不再是唯一選項,
  你會擁有其他很棒且健康的歸屬關係。

  人的一生都需要有歸屬,在一段歸屬關係中,我們常常對對方有錯誤期待,期待對方懂我、用我喜歡的方式對待我、期待對方使我的生活更豐富、更開心、相信對方會帶給我幸福、習慣依賴對方等等。這樣的歸屬關係,最終會使雙方造成傷害而以分手收場。我們所需要的這些,並非是別人可以給的!需要從自我內在去探索。唯有先把自己搞定了,就不會搞砸每一段關係。

  找回完整的自己:

  ■我們常希望對方帶給自己快樂,因此不斷的向人尋求,其實活力在我們身上早就存在了。想想,有多久時間覺得生活死氣沉沉、了無生趣呢?做什麼事會讓你很開心、很雀躍?去做些讓你開心的事,活力慢慢就會回來。除非自己先成為有活力的人,否則別人無法給你活力。

  ■你是否曾經被某些人的特質或專長所吸引?例如他好會畫畫、她做事很謹慎……當你被這些特質所吸引,代表著自己隱藏的這項特質只是你不知道。花點時間經營、挖掘自己,你會發現原來自己有好多特質,好豐富啊!

  ★透過「自我探索」練習題幫助你:
  1.了解你的活力強度
  2.你要怎麼做,來加強你的活力
  3.找出你欣賞同伴的特質,確實將這特質經營出來

  歸屬,不該在對方身上找期待、找滿足:

  ■在人與人的相處中,總是不斷在期待對方、希望對方滿足自己,例如男生期待女生要溫柔賢淑、女生期待男生要勇敢果決、可保護自己,當對方無法滿足時,衝突就會發生。然而,你知道嗎?每一個人都存在著異性特質,女生可能擁有一些男性特質如:好分析、有野心、有主見,而男生可能擁有一些女性特質如:優柔寡斷、重感覺、內向。在關係中,必須接納對方的異性特質,同時也調整自己朝「中性特質」發展,而不要只局限於自我性別的特質中,才能縮短兩性間的差異與磨差。

  ★透過「自我探索」練習題幫助你:
  1.測出你的女性特質多,還是男性特質多?
  2.找出你想進一步發展的異性特質是什麼?
  3.找出具體實踐該特質的方法。

  認真讀完本書、做完練習題,你將成為一位健康的歸屬者,不限定歸屬於一個人,可能是投入一樣興趣、一個團體、一個志業、或一份責任,或甚至歸屬自己,你可以以更開闊的心來迎接!

本書特色

  透過本書,讓你如同參加工作坊,理論講述之後,皆精心設計自我探索練習題,有評分量表、開放性問題等,透過練習題,更深認識自己。

  使用方便好上手

  <步驟一>  每一章透過心理學理論,詳細、深入淺出的介紹,掌握該章的核心內容。
  <步驟二>  【自我探索時間】每章設計不同練習題,有評分量表或開放性題目,讀者按題寫下。透過探索時間,更深認識自己。
  <步驟三>  學員的心得分享,讓讀者彷如參加工作坊,透過別人分享也反思自己。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黃慧娟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系及菲律賓Ateneo大學家庭輔導研究所畢業。曾任台北市光仁小學啟智班主任、竹東世光教養院院長,目前擔任善牧基金會教育專員。

  黃修女是一位平易近人的輔導專家,專長於家庭及婚姻輔導,經常受邀至教會團體及社福團體開辦輔導課程,有十五年以上帶領團體的經驗,目前常態性的工作坊有:自我察覺(理情行為治療法)、找回內在動能(艾利克森的人生八大階段)、我的情感關係、黑暗也是力量(榮格的陰影論)等。著有:《自我察覺心靈練習本:專注與靜心的10堂課》(太雅出版)

 


目錄

前言:每個人都渴望連結、渴望愛

第一章  找回失蹤的自我活力

活力其實就在自己身上,不需向外尋求

第二章  潛存意象
在情感關係中,人都在找尋熟悉、被吸引的影子,試圖彌補成長過程中的空缺。

第三章  童年時的依附需求
依附需求伴隨我們一生,若依附有創傷將影響人際情感關係。

第四章  社會化過程產生的「我」
人出生後,慢慢受社會化過程,塑造了可能自己也不知道的隱藏、盲目、否認、虛偽我。

第五章  發展你的異性特質
試著找回在你身上失去已久的異性特質,讓你的性格更加平衡、整全。

第六章 性的認知與感受
性,不單只是生理上的性欲,試著把性的心理能量轉換成各種表達愛意的方式。

第七章  描繪自我圖像
人生需要盤整!這個時候,靜下心來,回顧前面所分享的,你更認識自己了嗎?

第八章  獨處—與自我連結
獨處,是忙碌現代人的必需品!享受獨處,你的生活會更有活力。

第九章  歸屬—與他人連結
人的一生都在尋找一個歸屬,這歸屬可能是家、一個志業、一樣興趣或一個人等等。

第十章  迎向美好的歸屬關係
歸屬,不單僅限於婚姻之中。試著先從小事上找到歸屬,終將尋得生命中至深且美好的歸屬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