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583,355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业/教科书/政府出版品 > 法政类 > 當代轉型正義的制度與規範脈絡:兼論南韓與臺灣的經驗比較
當代轉型正義的制度與規範脈絡:兼論南韓與臺灣的經驗比較
上一张
當代轉型正義的制度與規範脈絡:兼論南韓與臺灣的經驗比較
下一张
prev next

當代轉型正義的制度與規範脈絡:兼論南韓與臺灣的經驗比較

作者: 李怡俐
出版社: 元照出版
出版日期: 2016-03-01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500.00
市场价格: RM76.06
本店售价: RM67.69
促销价: RM63.89
剩余时间: 请稍等, 正在载入中...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本文採取法學及政治學的研究方法、從國際人道法、國際人權法及轉型正義等多元視角出發,深入探討自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轉型正義制度與規範的變遷與移轉,並具體分析民主化與國際化因素對轉型正義制度與規範發展的影響。此外,本書更進一步將國際上的比較制度與規範脈絡的分析適用在臺灣與南韓的經驗上,並具體分析與對照兩國在民主化之後,在轉型正義制度與規範發展上落差的原因。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李怡俐


  學歷
  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院博士

  現職
  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院博士後研究


目錄

推薦序/ 張文貞
序言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緒論
1.1 研究動機與主題/1
1.2 當代轉型正義的定義/9
1.2.1 轉型正義定義的演變/10
1.2.2 對轉型正義定義的批評/18
1.2.3 本文對轉型正義一詞的立場/19
1.3 文獻回顧/20
1.4 研究範圍/24
1.5 研究途徑與方法/25
1.6 研究架構/27

第二章 國際刑事正義規範脈絡的開展
2.1 國際刑事正義的崛起/30
2.1.1 紐倫堡大審/34
2.1.2 東京大審/40
2.1.3 紐倫堡大審與東京大審的正反評價/42
2.1.4 後續的審判/45
2.2 國際人權規範體系的建立/47
2.2.1 國際人權規範體系的內涵/48
2.2.2 國際人權規範體系的特色/59
2.3 小 結/81

第三章 第三波民主化下的轉型正義
3.1 轉型正義處理與否的辯論/86
3.1.1 懷疑論者的立場/86
3.1.2 支持積極面對轉型正義/91
3.2 多元的價值與分歧的制度/94
3.2.1 多元價值與潛在的對立/95
3.2.2 政治變遷下的分歧制度/96
3.2.3 多元制度的國家實踐/120
3.3 個別國際刑事法庭的設立/124
3.3.1 前南斯拉夫國際刑事法庭/125
3.3.2 盧安達國際刑事法庭/131
3.3.3 對國際刑事法庭的正反評價/134
3.4 小 結/136

第四章 轉型正義與全球人權治理網絡的建立
4.1 國際刑事法院與個別混合國際刑事法庭的設立/142
4.1.1 常設國際刑事法院的成立/142
4.1.2 個別國家下的混合型刑事法庭/158
4.2 區域人權法院在轉型正義上的努力/166
4.2.1 美洲人權法院/166
4.2.2 歐洲人權法院/182
4.3 聯合國體系關於轉型正義的規範與機制/187
4.3.1 規範架構與內涵/187
4.3.2 聯合國下處理轉型正義的代表性機構/192
4.3.3 評 價/202
4.4 小 結/203

第五章 轉型正義制度與規範的脈絡分析
5.1 轉型正義制度與規範的歷史演進/205
5.1.1 第一個時期:國際刑事與人權規範的脈絡開展/206
5.1.2 第二個時期:第三波民主化下的轉型正義/208
5.1.3 第三個時期:回應轉型正義的全球人權治理網絡/210
5.2 轉型正義規範制度的脈絡因素/213
5.2.1 國際化動力/214
5.2.2 民主化動力/226
5.3 轉型正義規範脈絡與制度的關聯性/242

第六章 轉型正義的實踐經驗:南韓
6.1 憲政發展與民主轉型/247
6.1.1 建國與制憲:第一共和到第二共和/248
6.1.2 軍事政變後的憲政秩序:從第三共和到第五共和/254
6.1.3 民主轉型與鞏固時期的憲政秩序:第六共和/260
6.2 人權侵害的歷史與政治脈絡/265
6.2.1 建國前後的人權侵害/266
6.2.2 軍事統治下的人權侵害/274
6.3 轉型正義的制度內涵與實踐/285
6.3.1 真相委員會/285
6.3.2 賠償與名譽回復/304
6.3.3 刑事審判/308
6.4 轉型正義制度的脈絡分析/318
6.4.1 轉型正義制度的歷史演進/318
6.4.2 轉型正義制度的脈絡因素/324
6.5 結 論/349

第七章 轉型正義的實踐經驗:臺灣
7.1 憲政發展與民主轉型/351
7.1.1 動員戡亂體制與戒嚴/352
7.1.2 民主轉型與憲政改革/364
7.2 人權侵害的歷史與政治脈絡/370
7.2.1 國民黨政府遷台前的人權侵害/370
7.2.2 動員戡亂時期下的人權侵害/375
7.3 轉型正義的制度內涵與實踐/392
7.3.1 補償、賠償、名譽回復與紀念/392
7.3.2 真相調查/398
7.3.3 國民黨的不當黨產/401
7.4 轉型正義制度的脈絡分析/403
7.4.1 轉型正義制度的歷史演進/403
7.4.2 轉型正義制度的脈絡因素/406
7.5 結 論/437

第八章 結 論
8.1 當代轉型正義制度與規範脈絡的發展/439
8.1.1 國際刑事與人權規範的脈絡開展/440
8.1.2 第三波民主化下的轉型正義/440
8.1.3 回應轉型正義的全球人權治理網絡/441
8.2 轉型正義的實踐經驗:南韓與臺灣經驗之比較/442
8.2.1 當代轉型正義在南韓的發展與實踐/442
8.2.2 當代轉型正義在臺灣的發展與實踐/443
8.2.3 南韓與臺灣在轉型正義實踐經驗上的差異/445
8.3 當代轉型正義制度與規範脈絡的反思與未來展望/448
參考文獻/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