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656,295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心理励志 > 个人成长 > 探索問題比尋找答案更重要
探索問題比尋找答案更重要
上一张
下一张
prev next

探索問題比尋找答案更重要

作者: 高橋源一郎
出版社: 天培
ISBN: 9786269577514
出版日期: 2022-03-30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300.00
市场价格: RM45.64
本店售价: RM40.62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我們都想問,關於人生,關於幸福,到底是什麼。我們卻都不知道什麼才是正確答案。
  為了找到能啟發自己的人,必須持續觀察世界上所發生的事,
  以書本為老師,自由的思考,要誠實、認真地思索各種可能性。
 
  在學校中, 我們透過教科書學習、背誦標準答案,然後考試時寫出正確答案,就可以得到滿分。然而,不論什麼樣的學問──法律、經濟、政治等等,都以人為對象,以特定的方式思考,卻往往忽略了人類內心深處的聲音,或者只顧著思考研究的目標。
 
  文學與哲學的閱讀,就在這個時候派上用場,文學與哲學可以驗證其他學問的成效。透過「閱讀」,我們會遇見存在於書中的「老師」,而且除非自己主動提出重要的問題,否則對方不會提供任何答案,甚至要思考究竟有沒有「正確答案」。這就是所謂的「探索問題」。
 
  而探索問題的動力來源,就在於理解每一個人自己的內在,還有另一個自己,因此,我們也要學會傾聽內在自己的聲音,不要忽略自己心中幽微的感受,覺得哪裡怪怪的,不太對勁,才會開始去尋找答案。這種隱約模糊的感覺存在於我們內心,難以用語言描述,試著以邏輯化的思考,加上動筆「寫作」,則會幫助我們釐清、並建立對世界的理解與視野。
 
  這就是作者在這本書中傳達的重要理念:以書本為老師,並且隨時覺察內在的自己,以自己為基準,不斷督促自己,持續向前。
 
本書特色
 
  ★曾獲得群像新人長編小説賞、三島由紀夫賞、伊藤整文学賞、谷崎潤一郎賞等日本文學重要獎項,日本作家高橋源一郎,談「思考」的重要性,並著重於透過「閱讀」與「書寫」來培養思考的能力。
 
  ★即使是「常識」,也必須要有所警覺。常識是指社會上多數人認覺得「正確」的事,不過我們並不知道那是否真的「正確」。如果要考量到甚麼是「正確」的,或什麼是「常識」,就必須深入思考為什麼這是「正確」的,或是為什麼這是「常識」。
 
好評推薦
 
  日本亞馬遜讀者好評:
  雖然內容是以高中生為對象,對大人來說,也是相當容易閱讀與理解的一本書。主題是為了好好活著,因此必須具備的思考方式,這本書可說是長大成人之前,就應該先讀了!如果我的小孩再大一點,我也會希望他能讀這本書。──スタマー
 
  書名是「探索問題比尋找答案更重要」,提醒我們不要再只是尋找別人提出的問題的正確答案、不要限於學校的學習,應該要用自己的腦袋去思考,作者的態度看似嚴肅,卻讓人感到溫暖、溫和。就像大海一般。──MN
 
  我辭掉工作以後,取得若干法律關係資格,開立事務所,接受許多諮詢,發現有很多問題無法按照公式來解決。碰到這種狀況,要重新思考條文的主旨、解決問題是不是有其他可行的方式,這些都需要想像力與創造力。如果從中學時代開始,學習不只是默背,而是可以注意「為什麼」、「原因」、「有什麼問題」等等,學習起來應該會更快樂,也可以鍛鍊更深更廣的思考力與創造力,現在就不會覺得這麼遺憾了。推薦不喜歡唸讀的人來讀這本書!──晴男君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高橋源一郎
 
  一九五一年生於日本廣島縣。小說家、評論家、文學家,曾任明治學院大學教授。一九八一年以《再見了,壞傢伙們》獲得第四屆群像新人長篇小說優秀作品獎,步入文壇。一九八八年以《優雅而感傷的日本棒球》獲得第一屆三島由紀夫獎、二○○二年以《日本文學興衰史》榮獲第十三屆伊藤整文學獎、二○一二年以《再見,克里斯多福.羅賓》榮獲第四十八屆谷崎潤一郎獎。作品有《為一億三千萬人設立的小說教室》、《我們的民主主義究竟是什麼?》、《請讀這些書!──在「明治學院大學國際學部 高橋源一郎講座」讀岩波新書》等。
 
譯者簡介
 
嚴可婷
 
  東吳大學日文系畢業,曾任職書店與出版社。譯作包括實用書、生活風格、文化藝術、遊記、散文、小說、攝影集、繪本等類型,入選誠品閱讀職人大賞。譯有《今日元氣朝食提案》、《天才的餐桌》、《無印良品的文具》、《如果高校棒球女子經理讀了彼得.杜拉克 2:復活的開始》、《向孩子借來的地球》等。


目錄

前言 我想嘗試這樣的教學
 
第一天. 這些都應該讀!
什麼是「第五又四分之三堂課」的教學?
教學大綱裡沒有提出的課程
文學與哲學的角色是什麼?
蘇格拉底為什麼不自己寫書?
「試著合乎邏輯地思考」──《納尼亞傳奇》裡的教授
小說並不存在著「誤讀」
想像力形成的由來
試著對「絕對不可能的事」抱持懷疑
是哪位老師引導我成為作家?
如果自己不曾探索,就不會遇到老師
「自殺也無所謂嗎?」──鶴見俊輔的答覆
對於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該如何回答?
以「自身的經驗」為出發點
職業賭徒──森巢博的教育
從「外側」思考
什麼是所謂的常識?
 
第二天. 不知不覺,就下筆成章!
試著以邏輯思考
小學與工廠的共通點是什麼?
自由的邏輯或許很「危險」
思考時的基準只有自己
「晦暗不明的感覺」──吉本隆明的戰時體驗
重視無法言喻的模糊感覺
學員的習作①「我的職業是老師」
以「澀谷一○九式」書寫文章!
我不刪改學生文章的原因
小島信夫的小說所教導的「自由」
學員的習作②「我住在土壤中」
想像自己以外的「我」,書寫下來
學員的習作③「我也不懂我自己」
學員的習作④「我的名字是布朗」
別人寫不出來的文章──木村泉的遺書
將「自己」不可思議的存在,轉化為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