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655,624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商业理财 > 经济/趋势 > 陶冬預言中國經濟未來十年的危與機
陶冬預言中國經濟未來十年的危與機
上一张
陶冬預言中國經濟未來十年的危與機
下一张
prev next

陶冬預言中國經濟未來十年的危與機

作者: 陶冬
出版社: 高寶
ISBN: 9789863610830
出版日期: 2014-11-26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400.00
市场价格: RM60.85
本店售价: RM54.15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投資中國很容易,
每十年看對一個大趨勢便足夠了

  在中國經濟的轉折點上,深化改革箭在弦上,
  在迷局暗潮洶湧當中,該如何才能搶占先機?


  房價還在升,但是愈來愈多的人對房地產泡沫抱有戒心。
  股價不停地跌,不過撈底的人不斷為進一步下跌而失望。
  國際局勢瞬息萬變,錢,究竟應該放在哪裡?

  陶冬用數字與邏輯,冷靜客觀的視角,
  透視政策走向,把脈未來趨勢,剖析中國經濟發展的利弊與得失!

  ►劉易斯轉折點:是中國經濟在今後十年的最大轉折點,它將重新定義中國的增長模式,重新設定中國的增長潛力與消費潛力。

  ►出口業萎縮只是時間問題:中國工資上漲與勞資糾紛直線上升,決定了製造業外資最終出走,中國出口業的結構性萎縮,只是時間問題。

  ►餘額寶革命:餘額寶迫使銀行提高利率水準,過往暴利的盈利模式坍塌。未來,存款利率市場化將在一至二年內實現,因為金融改革正在由政府主導轉向市場主導。

  ►銅庫存的假象:七成以上中國進口的銅,不是被用在電纜、住房或電器上,而是被用來融資、抵押套取銀行貸款上。中國大量進口銅,不是需求上升,而是充滿亂象。

  ►習近平的反貪腐促使房價走低:反腐敗令求售房屋數量翻了一倍,但成交量卻跌了一半。賣方降價求售給沉重的房市構成新衝擊,反貪腐成為房價走低的催化劑。

  ►未來十年看好醫療業:中國人口結構的變化,至2020年,超高齡人口預計增加四倍,中國的醫療改革,將給市場帶來爆炸性增長。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陶冬


  瑞士信貸董事總經理,亞洲區首席經濟分析師。

  曾在美國、日本任職,自1994年起長駐香港地區。

  1998年加入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主管亞洲區經濟研究,側重于對中國經濟的研究,同時兼顧亞洲區其他國家和地區的研究。此前曾任香港地區寶源證券高級經濟分析師,以及中國研究部主管。


目錄

作者序
前言 拒絕「定格」,把握每個人生

PART1 尋找下一個投資中國的大機會
1.1    十年一變的大趨勢
1.2    出手、出海、留錢
1.3    劉易斯拐點,今後十年的最大拐點
1.4    中國經濟五大看點
1.5    尋找下一個投資大機會
1.6 蓋茨比曲線與機會的固化
1.7 中國經濟六大懸念
1.8 中國經濟企穩,改革仍是必需
1.9 偽週期與機遇
1.10 銀行去仲介,經濟去實業
1.11 去槓桿下的中國
1.12 中國超越美國並非必然
1.13人民銀行,拿出真的定力來

PART2 樓市大棋局
2.1房價漲跌談
2.2中國房地產泡沫和其他國家的不同嗎?
2.3房價會大跌嗎?
2.4內房的小陽春與冰河期
2.5海南的房產泡沫
2.6怎麼投資二三線房地產?
2.7中國需要發展的是廉租房
2.8在香港,不買房了

PART3 金融危與機
3.1 銀行暴利時代的終結
3.2影子銀行
3.3 全民高利貸
3.4利率市場化起步
3.5 Shibor上升的背後
3.6現金流危機
3.7 餘額寶革命
3.8 定向降准及其背後
3.9貨幣政策新變局
3.10錢荒嗎?

PART4 投資弄潮者
4.1 看好中國,不一定買入人民幣
4.2 炒黃金還不如炒雞翅?
4.3 頁岩氣改變石油供需格局
4.4 我看好今後十年的醫療業
4.5 債券熊市
4.6 別錯過「非洲熱」
4.7 銅庫存的背後
4.8 看好中國IT業
4.9 市場波幅開始增加

PART5 政策進與退
5.1 三中全會改革的中期影響更重要
5.2 中國經濟的看點:改革與風險
5.3 習近平的經濟改革思路
5.4 反貪腐對經濟的衝擊浮現
5.5 經濟的出路在哪裡?
5.6 上海自貿區
5.7 貨幣環境正常化,不能只說不做
5.8 外匯儲備投資應該化整為零
5.9 不改變人口政策,就是慢性自殺
5.10 漲工資,驚險的一跳
5.11 中國離治理霧霾有多遠?
5.12 一個時代的結束

PART6 歐美浮沉錄
6.1 全球去槓桿已經開始
6.2 國家信用陷阱
6.3 貨幣政策的退出風險
6.4 通脹兩難
6.5 歐洲危機未了
6.6 美國有「新常態」嗎?
6.7 強美元的邏輯
6.8 2020年的中美關係
6.9 超主權貨幣沒有未來

PART7 亞洲新趨勢
7.1 劣幣驅逐良幣
7.2 港幣的尷尬
7.3 香港金融中心地位危矣
7.4 滬港通是多大的利好?
7.5 澳門的荷蘭病
7.6 新興市場的崛起
7.7 新興市場的信貸擴張
7.8 QE退出,新興市場必陷泥潭
7.9 從人口資料看龍象之爭
7.10 印度基建業騎虎難下
7.11 美國為何不指責日本匯率?
7.12 日元的貶值之路
7.13 安倍開始懷疑安倍經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