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583,356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商品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简体书 > 中國歷史通論(增訂本)
中國歷史通論(增訂本)
上一张
下一张
prev next

中國歷史通論(增訂本)

作者: 王家范
出版社: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出版日期: 2019-06-01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594.00
市场价格: RM106.79
本店售价: RM95.04
促销价: RM89.70
剩余时间: 请稍等, 正在载入中...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中國歷史通論》是王家范先生的經典之作,以他執教“中國通史”課程的講義為基礎寫就,討論範圍覆蓋直到今天為止的全部中國歷史,既勾勒輪廓、闡釋整體,也包含對百年來“傳統”向“現代”轉型的“中國情結”的特殊關注。王家範從通貫和整體詮釋的角度,對歷史中的重大問題做出個性化解讀,進而揭示中國歷史變遷的內在脈絡,呈現自己所理解的“中國通史”。

全書分前編、後編、續編三部分。前編圍繞中國歷史發展的基本特徵和演進脈絡,進行縱橫交錯的專題探討;後編意在回顧和反思“通史”撰寫的百年經歷;續編收入初版後十年所寫相關文章,如《閱讀歷史:前現代、現代與後現代》《明清易代的偶然性與必然性》等。


作者介紹

王家範

1938年生,江蘇昆山人。華東師範大學歷史系終身教授,華東師範大學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研究員,上海文史研究館館員,2018年獲上海市第十四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之學術貢獻獎。

1957年夏秋之交,投考華東師大,從此定居麗娃園。自1962年起執教中國通史,持續四十六年。長期從事中國古代史教學與研究,主攻中國社會經濟史,側重明清時段與江南地區,于史學認識論與方法論也多有探索。著有《中國歷史通論》、《百年顛沛與千年往復》、《史家與史學》、《漂泊航程:歷史長河中的明清之旅》、《明清江南史叢稿》等,參與合編教材《大學中國史》等,另有《中國封建社會農業經濟結構試析》、《明清江南市鎮結構及其歷史價值初探》、《中國社會史學科建設芻議》、《當代新儒家價值定位》等論文百餘篇。
 


目錄

緒言:我對《中國歷史通論》的考慮

前編:通論專題研討
背景:“大歷史”觀念與專題選擇
總起:對中國傳統社會特質的認識
交代:專題的安排
一、部族時代
“部族時代”的提出
部族的出發地:“聚落”
宗族、部族與“方邦”
“卡裡斯瑪”型權力崇拜
二、封建時代
學術史追溯:“封建論”
由“天下萬國”到“封邦聯盟”
西周王國:“封邦建國”制
附論:關於“三代”演進的一種文化分析
三、大一統帝國時代
由列國紛爭走向大一統
“大一統”的歷史鏡像
“帝國”時代的內部分期
四、農業產權性質及其演化
[上篇]
辨析產權問題的思路
產權的發生學詮釋
[下篇]
“黔首自實田”辨
自耕農為“國家佃農”辨
權力背景下“土地兼併”辨
五、農業經濟的內環境與外環境
[上篇]
農業起源概說
農業發展進程鳥瞰
[下篇]
小農經濟的歷史合理性
是什麼阻礙了經濟的變革
餘論
六、特型化的市場與商人階層
[上篇]
帝國體制下商品生產辨析
[下篇]
帝國時代消費形態解析
帝國時代商人的歷史命運
七、政治構造與政治運作
辨識政治體制特徵的方法論策略
“封建”與“郡縣”之辨
剛柔相濟:帝國政治體制運作機制
八、中國現代化艱難性的歷史思考
“問題意識”
辨識理路
歷史探源
餘論

後編:回顧與反思
一、百年史學建設歷程回顧
百年史學主題:重新認識中國
新史學:對科學實證的追求
詮釋:史家與時代的對話
餘話
二、被遺忘的個案:張蔭麟及其《東漢前中國史綱》
為學貴自辟,莫依門戶側
眾竅無竅,天然自成
三、中國社會史學科建設芻議
走出低谷的歷史抉擇
揭開中國社會變革艱難的奧秘
四、社會歷史認識若干思考
中國歷史有沒有自己的“謎”
對社會歷史的認識能否成為科學
社會歷史的認識能否“價值中立”
不能了結的“情結”

續編:後十年思考鱗爪
增訂本後記